《玻璃之城 / City of Glass》(1998)──碎裂時代裡的愛與記憶

電影劇情內容
1997 年元旦,在倫敦,一對年輕男女 Raphael(黎明 飾)與 Vivien(舒淇 飾)因車禍雙雙身亡。這對昔日因緣在香港大學相識的愛侶,曾在 1970 年代的學生時代互許心聲,但最終因種種誤會、現實狀況而分離。多年後,他們各自成家立室,子女尚未察覺父母曾有的秘密往事

在父母的喪禮後,Raphael 的兒子 David(吳彥祖 飾)與 Vivien 的女兒 Susie(張燊悅 飾)首次相見。起初兩人彼此陌生且心懷怨懟,後來在整理遺物、閱讀信件、翻看相片的過程中,一點一滴揭開父母那段未被世人全知的愛情。David  Susie 的命運因為父母那場跨越年代的情感被再度交錯,也在探索秘密與情感之間找到相互理解與情愫

故事穿梭過去與現在:70 年代大學生活、學運動盪、學生宿舍的詩與青春;1990 年代香港回歸前後的焦慮與裂縫。電影以兩代人的愛情為主軸,反思記憶與時代的斷裂

演員與飾演角

· 黎明  Raphael:年輕時與 Vivien 相戀的男主角,後來與命運角

· 舒淇  VivienRaphael 的戀人,成為那段愛情與秘密的中

· 吳彥祖  DavidRaphael 的兒子,承接父親過去的情感軌

· 張燊悅  SusieVivien 的女兒,與 David 一樣在父母記憶裡探索與重

· 谷德昭  Derek:與他們交錯的舊識,連結父母青春線

· 陳奕迅  Hung Ping-chingVivien 的丈夫,也是故事中重要的情感界線角

· 任達華  Raphael 的父親:見證時代與家族記憶的老

· 其他配角:校園同學、宿舍舍堂人士、師長、親友等,構築兩代人的時空網

所獲獎項與評價
《玻璃之城》在香港及華語影壇獲得多項提名與肯定。它在第 18 屆香港電影金像獎中獲得十二項提名,其中《今生不再》一曲獲得「最佳原創電影歌曲」獎項肯定。它亦在第 35 屆金馬獎上獲得多項提名,包括最佳原著劇本、最佳攝影、最佳剪輯等

在商業上,它於香港票房約達 HK$9,875,565,屬於中等水平。評價方面,不少影評讚賞其攝影風格與情感深度,認為是一次在青春、記憶與時代交織間的細膩嘗試;也有批評指出,電影在時間切換與角色動機處理上略有突兀與斷裂

電影的吸引點與特色分

1. 雙世代愛情的鏡像對話
電影讓父母與子女之間的愛情交替映射:父母那段被時代與誤會切割的年輕愛情,在子女之間得以重演與反思。這種「過去與當代交錯」的設計讓情感層次更厚

2. 記憶、遺物與象徵語言
信件、照片、宿舍建築、手稿都是時間的載體。這些具象物件不只承載過去的秘密,也成為角色追溯、和解的線索。電影用鏡頭去捕捉這些碎片,構成情感拼圖

3. 時代背景與香港回歸隱喻
電影選擇 1997 年背景,與香港主權交接有象徵意義。它暗示:愛情如同城市與身份,也是一座玻璃城──看似透明卻脆弱;過去與未來的斷層,在重大歷史轉折中更為明顯

4. 攝影與氛圍營造
攝影師如馬楚成等為影片創造許多靜謐、光影交錯的畫面:長鏡頭穿過宿舍、窗扉之間的光影、校園樓梯間鏡面的反射……這些視覺語言為電影注入詩意與思索感

5. 情感與理性的悖論
父母年輕時在理想、錯過、社會壓力之間掙扎;子女重返那段歷史時,需要在理解與批判之間游移。電影讓人思考:我們是否能真正理解上一代的選擇?是否能在愛與傷痛之間找到自己的路

6. 結局的和解與延續
雖然父母的愛情以悲壯結束,但子女在遺物與證據之中找到理解與接納。David  Susie 的邂逅並非純然浪漫,而是共同背負記憶與選擇的起點。電影結尾保留希望,也帶著遺憾

對香港觀眾而言,《玻璃之城》既有情感的青春共鳴,也因其時代意象與香港過渡期背景而帶有文化反思

 

Youtube來源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PfhgA6paq78

Youtube專欄:华语老电影

返回網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