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撲克王 / Poker King》(2009)──賭桌人生的逆襲與命運比拼
電影劇情內容
《撲克王》以德州撲克比喻人生,述說兩條命運軌道在賭場牌桌上交錯的故事。卓一(劉青雲 飾)原為賭場勢力之一,掌控許多賭業;張人傑(古天樂 飾)則是賭場太子,長期在加拿大隱居,以網路撲克為嗜好。
張父過世後,按照遺囑條件,卓一臨時接管張家賭場,並藉由操控賭局將張人傑喚回,希望訓練他重新掌握局勢。張人傑憤而離開,在一次偶遇機緣中結識笑容(鄧麗欣 飾),運氣幫助他贏遍澳門各大賭場,也促使他向卓一發出撲克王大賽的挑戰。
在決賽牌桌上,卓一與張人傑各據一端,兩人手牌相近、命運難分,勝負不只是金錢與賭場王位,更是過去恩怨與智慧的較量。最終張人傑以一張關鍵牌翻盤成功,重奪賭業,卓一則在對決後選擇與張人傑和解,成為其賭業集團CEO之一,雙方化敵為友。
演員與飾演角色
· 古天樂 飾 張人傑:賭場繼承人,性格內斂、善於網路撲克,但不擅應對江湖與人情
· 劉青雲 飾 卓一:在賭業有深厚背景,為穩控權力而訓練張人傑、對抗他
· 鄧麗欣 飾 笑容:張人傑的戀人,幸運與信念與張人傑同進退
· 何超儀 飾 況小姐:賭場女強人,也是張人傑的對手與支持者之一
· 應采兒 飾 施晨:與中心戲線交織的女性角色
· Cherrie Ying 飾 Season:撲克高手、參賽者之一
· Jo Kuk 飾 Joan:賭局與人物關係中的一環
· Wong You-Nam 飾 Ho:劇中配角,參與賭局
· Lam Suet、Cheung Siu-Fai 等亦在片中扮演多位賭場人物與配角
所獲獎項與評價
電影在香港上映後獲得票房收入約 HK$12,810,000。
評論方面,許多影評認為它是一部具有娛樂性與懷舊氣息的賭博喜劇片,但劇情邏輯與角色深度略有不足。部分觀眾讚其視覺場景、牌局設計與明星陣容具吸引力;也有人批評節奏過長、角色動機轉折不夠自然。
電影的吸引點與特色分析
1. 撲克與人生的隱喻
電影將「手牌」做為命運隱喻,強調選擇、運氣與策略三者共舞。許多角色行動就像比牌——看牌、下注、放棄、全押,每一步都是抉擇。
2. 高對比角色定位
張人傑的內向與理性對照卓一的權力手腕與老練,呈現出青年與中年、潛力與控制、純粹與現實的對照。
3. 賭場與城市氛圍的視覺設計
澳門作為主場景,賭場豪華、夜景閃爍、空間與鏡頭設計強調誘惑與張力。電影在場景布置、燈光與鏡頭語言上力圖營造賭業與金錢世界的華麗氛圍。
4. 競賽性劇情與終局張力
整個故事導向撲克大賽決賽,高潮集中於撲克牌桌上的博弈。這種以單場對決作為決勝點的結構,容易聚焦觀眾注意力。
5. 和解與共贏的轉折
雖然故事設定為對抗與挑戰,但最終透過對決達成和解與合作:卓一與張人傑成為盟友,象徵權力鬥爭中的情感與理性融合。
6. 娛樂片定位與風格取向
此片屬於商業娛樂片,重視市場吸引力、明星陣容與視覺包裝。劇本鋪陳與人物深度或許不是首要,但在娛樂性與視覺張力方面完成度不低。
Youtube來源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bMsQTI4qAAo
Youtube專欄:华语老电影