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財神到》(Here Comes Fortune / 2010)——賀歲喜劇裡的財神下凡
電影劇情內容
《財神到》是一部典型賀歲喜劇,融合神話與人間故事,以「財神下凡、送福入世」為框架。天庭的「財神總管」率領幾位運財財神下凡,分別來到沈陽、上海、北京三個城市,向凡人派錢與送愛心,幫助他們渡過難關。
在沈陽,財神大胖奉命給予善心護士楊素娟巨款一億,卻因誤會被當成色狼,為了親近她改變成十歲小女孩「小嬌」,引發綁架與身份隱藏的荒誕劇情。
在上海,女財神 533(吳珊珊)肩負發放一元的任務,她化身為家務助理,照顧失明鋼琴家程雨,並逐漸對他產生感情,最終犧牲自己來幫助他找回光明。
回到北京,財神總管降臨凡間,與倒霉上班族徐傑相遇,期間失去法力、陷入人間情感漩渦,最終協助徐傑完成願望。三條線索交錯,最終合而為一,以歡樂舞蹈與惜福場面結尾,全片在濃厚的賀歲氛圍下,傳遞「有難,天上有愛」的訊息。
演員及飾演角色
· 譚咏麟 飾 財神總管:電影靈魂角色,領導財神們下凡。
· 張震 飾 程雨:上海段的盲眼鋼琴家,是女財神 533 的幫助對象。
· 楊千嬅 飾 徐傑:北京段的普通上班族,與財神總管產生交集。
· 張雨綺 飾 吳珊珊 / 財神 533:女財神角色,她在人間的行動是愛情與犧牲線的核心。
· 陶虹 飾 楊素娟:沈陽段中的善良護士,是財神大胖的目標之一。
· 張榕容、林子聰、諾民、吳嘉龍、巩新亮、吳耀漢、午馬 等亦在影片中分飾各式神祕或凡人角色,為三段故事提供支撐與連結。
導演為阮世生,片長約 103 分鐘,為中港合拍賀歲喜劇。
所獲獎項及評價
《財神到》作為賀歲商業片,其定位在於娛樂與迎合節慶氣氛,而非藝術競賽型作品。公開資料中並未顯示它在主要影展或大獎中獲得顯著榮譽。
在觀眾與評論界的反響則較為負評偏多。喜歡它的觀眾會讚賞其溫情與喜樂氛圍,以及新年應景的主題;批評者則指出故事過度散、笑點不足、角色連結薄弱,是一部典型靠星光與節日包裝支撐的賀歲片。
豆瓣等平台的評價中,有觀眾就表示電影雖有意傳遞祝福,但在「三段故事各自為政」與「角色互動不夠緊密」方面留有遺憾。許多人認為若非卡司與節日檔期,該片的觀賞價值並不高。
電影的吸引點與特色分析
賀歲片的節日氣氛與題材包裝
《財神到》的第一賣點即是其賀歲定位:上映時間、題材(財神下凡)、演員陣容都是為春節市場設計。對香港或廣東地區觀眾而言,這類賀歲娛樂片本身就具有節慶觀影屬性,是走入戲院、與家人聚看的潤滑劑。
神話與凡人故事的交織
電影將神話(財神角色)與人間凡事結合,試圖用「神助」解決人間問題的方式來講述願望與救贖。這種「天上有愛、人間有情」的路線,在節日電影常見但頗具吸引力。如果拍得得宜,可以拉動觀眾的情感共鳴。
三線敘事的挑戰與潛力
採用三段不同地點、不同角色的故事線是一種野心;若能恰當連結、形成主題呼應,能提升整體厚度與趣味。但在《財神到》中,三條線之間的連貫性與節奏統一被批評為薄弱。這是類似結構型影片必須面對的挑戰。
明星陣容與吸引力
該片聚集多位具號召力的明星:譚咏麟、楊千嬅、張震、張雨綺等。他們的出席本身就是一張票房保證,尤其在賀歲檔期,對某些觀眾具有號召力。即使故事不完美,觀眾可能因明星而走進戲院。
劇本與節奏的薄弱點
影評與觀眾普遍認為電影在劇情轉折、人物動機、情感鋪陳等處欠缺力度。例如財神大胖變身小女孩「小嬌」的橋段拉扯太過天馬行空,綁架設定也被指過度兒戲化;女財神與鋼琴家之戀線在情感深度與張力塑造上也受限。這類不足使得影片整體觀感可能被笑料與荒誕氛圍蓋過其內核。
對香港觀眾的潛在共鳴與風險
若《財神到》在香港引進,其優勢在於:
· 春節檔期與賀歲片市場永遠有位置,觀眾有節日觀影習慣;
· 財神題材與「送福、祝願」元素容易引起華人社群的喜慶共鳴;
· 若能搭配廣東話配音或字幕、加強本地宣傳與明星出席,有機會吸引對賀歲娛樂片有興趣的觀眾。
但風險也不少:
· 若故事過於薄弱、笑點不夠扎實,口碑可能會拉累票房後勁;
· 對於偏好深度片或劇情片的觀眾來說,該片可能顯得過於表面化;
· 三線結構若無法統合,有可能讓觀眾在觀影過程中感到拉扯或節奏不一。
總結而言,《財神到》是一部典型的春節娛樂片:趣味多於深度,包裝亮麗多於結構扎實。若以「過年看氣氛」為目的,它有其市場與觀賞價值;若以電影藝術或劇情精緻為標準,它則存在不少可被挑剔之處。
Youtube來源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4anF3iuU-eI
Youtube專欄:唐閣影院 Tag Theat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