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上海王》(2016)/Lord of Shanghai —— 在喧囂與陰謀中崛起的霸權傳奇

劇情內容

改編自虹影的同名小說,《上海王》以 20 世紀初至民國時期的上海灘為舞臺,描繪三代「上海王」之間的權力爭奪與愛恨糾葛。故事從鄉下少女小月桂進入上海風塵開始,她在妓院中被洪門老大常力雄看重,逐漸捲入黑幫與政治勢力的鬥爭。常力雄被暗算身亡後,小月桂歷經坎坷,轉型成為申曲名伶「筱月桂」。她後來愛上黃佩玉——第二代上海王,卻也發現他與常力雄之死息息相關。她與余其揚(未來第三代上海王)密謀除奸,高潮之際,三代王位正義與人性交錯,風雲再起。

演員及飾演角色

  • 胡軍 常力雄:第一代「上海王」,霸氣與義氣並重,是整個傳奇的開端。
  • 余男 筱月桂/小月桂:故事中心女性角色,從風塵女子到名伶,再到權謀者,她的命運貫穿三代王朝。
  • 秦昊 黃佩玉:第二代上海王,手腕陰狠,與小月桂有複雜情感關係。
  • 鳳小岳 余其揚:第三代上海王,具有衝勁與野心。
  • 李夢 少年小月桂:展現女主年少時期的純真與遭遇。
  • 白靈、劉佩琦、曹可凡、蒲巴甲、多布傑、何賽飛 等飾演配角角色,承接大時代下的複雜人脈網絡。

所獲獎項及評價

影片在主流國際影展或獎項中未見大獎入圍記錄,但在中國與亞洲影壇有若干肯定。《上海王》曾於第12屆中美電影節中獲得「優秀影片」獎,以及導演胡雪桦與演員曹可凡的個別獎項。
觀眾與影評界對此片的評價差異很大:

  • 正面評價多聚焦演員陣容與氣勢:胡軍、余男、秦昊等人的表現被認為具備量級,尤其余男從風塵女子到強勢角色的變化受到肯定。
  • 負評則常指向劇情節奏不穩定、支線過多、敘事過於壓縮,令許多情節感到突兀與缺乏張力。豆瓣評分在 4.8 左右,顯示口碑與期待差距頗大。

電影的吸引點與特色分析

時代架構與盛衰交替

影片橫跨清末、民初幾十年,在政治更迭、外力干擾與本地勢力博弈中刻畫上海這座城市的浮沉。這種時代感是它的魅力之一。

女性視點在黑幫故事中的切入

《上海王》並非單純的黑幫傳記,它透過筱月桂這一女性視角切入江湖與權力鬥爭。她的身份轉變(妓女名伶幕後謀略者)具有故事張力與代入感。

權謀與斗爭的交錯

三代王者之間的恩怨、利益交換與背叛,是影片的核心張力。角色之間的勢力連結與互動錯綜複雜,增加了故事層次。

視覺設計與場景營造

十里洋場、風華夜宴、戲院、幫派據點等場景皆具時代感。影片力圖還原上海昔日的繁華與暗潮,呈現舊時光的厚度。

劇本與敘事的瓶頸

正如許多批評所指出的,該片在剪輯與節奏調度上有明顯問題:有觀眾感受「劇情像被急促壓縮的電視劇」,某些場景甚至感到過度跳躍,影響觀影的沉浸感。

香港觀眾的觀影吸引力

對香港觀眾來說,《上海王》具備以下幾項潛在吸引力:

  • 港人熟悉的華洋交融、租界風情與舊上海意象,是一種文化想像力的延伸。
  • 黑幫題材與江湖倫理在港片傳統中根植深厚,以女性主角切入這類題材,提供了新的觀點。
  • 若你在意角色性格轉變與時代背景交織的故事,本片在構思上有可圈之處;但若你偏好緊密劇情節奏與嚴謹鋪排,可能會對某些橋段感到遺憾。

總之,《上海王》是一次帶野心的黑幫與女性權謀融合嘗試,其優勢在於演員陣容與宏大時代輪廓,但在劇本與節奏掌控上仍有欠缺。它或許不是一部容易被普遍接受的經典作品,但對喜歡老上海、黑幫傳奇、女性命運切入的觀眾來說,值得一看。

Youtube來源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TmZCUpwrGCA

Youtube專欄:唐閣影院 Tag Theatre

 

返回網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