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艋舺之江湖再現》(2018)——再踏兄弟江湖的血與義
劇情內容
《艋舺之江湖再現》延續了台灣黑幫題材的江湖氛圍,故事描寫在台北艋舺地區,隨著幫派勢力再度洗牌,昔日兄弟情誼與黑道爭鬥再次交織。片中主角原本試圖退出江湖、過上平凡生活,卻因舊部下、昔日恩怨與幫派利益,被迫重回黑幫世界。隨著黑白兩道角力加劇,他逐漸陷入「義氣」與「生存」的兩難抉擇。影片既有火拼、背叛與復仇,也探討「人在江湖,身不由己」的宿命感。
演員及飾演角色
- 康康 飾 江湖兄弟核心人物,性格外剛內柔,既要為兄弟兩肋插刀,也渴望擺脫江湖糾纏。
- 張雁名 飾 幫派新銳角色,衝動熱血,是推動矛盾升級的重要引線。
- 王陽明:飾演另一黑幫勢力的領頭人物,與主角形成對立。
- 洪都拉斯、唐從聖 等演員則作為江湖配角,為劇情帶來兄弟間的義氣與幽默插曲。
- 李亦捷:則擔任片中的女性角色,既是情感牽引,也是主角掙扎中的一份柔軟。
獲得的獎項或評價
該片並未在國際影展或主流獎項上斬獲殊榮,但在台灣本地上映後引發部分討論。觀眾對影片評價褒貶不一:有人認為它延續了艋舺題材的江湖氛圍,火拼場面有一定火力;但也有人批評劇情套路化、人物立體度不足。總體而言,它在動作與兄弟情義表現上具有娛樂效果,但難以超越經典前作的高度。
電影的吸引點與特色分析
江湖題材的延續
「艋舺」作為台灣代表性的江湖場域,本片繼續以此為舞台,展現黑幫火拼與利益角力。這種題材對華語觀眾而言有強烈地域與文化辨識度。
兄弟情誼與宿命感
影片的核心仍是兄弟情,展現「義氣」與「背叛」之間的拉扯。觀眾能從中感受到「人在江湖,身不由己」的宿命氛圍,這也是港台黑幫片最具感染力的元素。
動作與火拼場景
片中設計了多場械鬥與火拼,刀光劍影、槍戰衝突,讓觀眾感受到血腥與暴力的直接衝擊,符合黑幫片的視覺期待。
台味與地方感
艋舺作為歷史悠久的地區,本片以台灣街頭、廟口、夜市為背景,營造在地文化氛圍。對習慣看港產江湖片的香港觀眾而言,能感受到另一種「台味江湖」的氣息。
香港觀眾的觀影角度
對香港觀眾來說,《艋舺之江湖再現》有以下幾個吸引點:
- 熟悉的黑幫題材:與港產片一脈相承,容易代入。
- 在地差異:能看到台灣文化背景下的江湖世界,對比港式江湖有新鮮感。
- 娛樂效果:火拼、義氣、背叛等元素足夠熱血,雖然劇情不算新穎,但能提供快節奏的娛樂體驗。
整體而言,《艋舺之江湖再現》是一部定位清晰的江湖動作片。它不追求太多藝術深度,而是強調「火拼場面+義氣兄弟」的觀影快感,對喜歡江湖題材的觀眾來說,是一部值得一看的作品。
Youtube來源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qfmfMKqtt7I
Youtube專欄:唐閣影院 Tag Theatr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