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盡神州:台北華西街午間美食巡禮
台北萬華的華西街夜市,除了夜晚的熱鬧,白天也能找到一系列令人垂涎的美食。這次,我帶着來自台南的朋友小明,一起在華西街與西門町一帶展開一場午間美食之旅,從米其林推薦的滷肉飯開始,到最後以冰涼剉冰作結,吃得過癮又滿足。
小王煮瓜:黑金滷肉飯與控肉飯
第一站來到米其林推薦的小王煮瓜,點了控肉飯、滷肉飯、滷白菜,以及招牌清湯瓜仔肉。
控肉肥而不膩,入口即化,甜鹹兼備,瘦肉也不柴,配飯剛剛好。小明選的黑金滷肉飯,滷汁濃郁卻不死鹹,口感滑順,屬於經典的古早味。滷白菜煮得恰到好處,仍保留脆甜口感,蝦米香與滷汁融合,十分下飯。而清湯瓜仔肉則以醃花瓜熬煮,湯頭清甜,肉羹實在,淡雅卻耐喝。整體來說,確實是台北數一數二的滷肉飯名店。
原方掛包:遺憾休息日
原本計劃第二站是另一間米其林推薦的原方掛包,但很不巧遇上店家休息。雖然沒能一嚐最高品質的五花肉掛包,不過與店主簡短的互動,依然感受到老字號的人情味。只好留待下次再訪。
菊花肉麵:嘴邊肉的古早風味
第三站,我們走到一攤販賣「菊花肉麵」的小麵店。名字聽來新奇,其實「菊花肉」就是豬的嘴邊肉。這碗古早味麵湯清爽,帶點薑香,家常樸實。
嘴邊肉口感Q彈,筋肉分明,若未處理好會過硬,但這裡卻煮得恰到好處。店家阿公阿嬤十分親切,還特地招待了一顆糖心蛋。蛋白彈牙,蛋黃濃郁香滑,滷醬帶點微甜,令人驚喜。
西門町牛肉麵:紅燒湯頭的厚實滋味
穿過華西街,來到西門町,我們選了一家傳統紅燒牛肉麵店。點了大碗牛肉麵後,分成兩碗享用。
湯頭以醬油為底,融合大骨清甜與藥材香氣,牛肉味融入其中。細麵帶嚼勁,吸附湯汁,口感近似蘭州拉麵的粗獷手感。牛筋Q彈,牛肉軟嫩入味,但稍嫌偏鹹。加上一匙牛油後,湯頭層次立刻提升,多了一份濃郁與微辣,更凸顯鮮香。
古早味剉冰:甜滋滋的收尾
最後一站,來到西門町的老字號剉冰店,點了芋頭、紅豆與仙草的組合。一大碗碎冰上,鋪滿三款經典配料。
紅豆香甜綿密,仙草爽口清涼,帶獨特草本香氣;芋頭鬆軟香甜,微Q口感與碎冰相互交織。炎炎午後來一碗,冰涼透心,舒爽無比。
結語
這趟華西街午間美食之旅,四家店各有特色。小明最喜歡的是牛肉麵,湯頭濃郁、肉質實在;而我則偏愛第一站的小王煮瓜,那碗控肉飯與滷白菜,古早味十足。雖然掛包店沒開門略感遺憾,但整體體驗依然非常豐富。
來到台北華西街與西門町,不論是滷肉飯、牛肉麵,還是透心涼的剉冰,都值得一試。
YouTube專欄名稱:丹牛食
YouTube鏈接:https://youtu.be/jxP7MW55IX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