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盡神州:台北夢甲夜市1000元挑戰,七攤吃不完
夜市向來是台灣飲食文化的縮影,從傳統小吃到特色美食應有盡有。這次,我們帶著1000元,走進台北老城區的夢甲夜市(又稱Vanga夜市),挑戰「從頭吃到尾,看能否花完1000元」。同行的是戰力不算強的小明,一起看看這條擁有四條街的夜市,到底能有多少驚喜。
烤魷魚:炭火香氣撲鼻
第一攤先來份夜市經典——烤魷魚。老闆介紹,這些魷魚是冷風乾燥保存,再炭烤出香味。烤好的魷魚片,外層微焦,入口嚼勁十足,雖然偏硬,牙口不好的人可能會吃得辛苦,但那股炭烤海鮮的鹹香,嚼著嚼著越發迷人,特別適合下酒。
山豬肉香腸:原住民的古老味道
第二攤是帶有原住民特色的山豬肉香腸,加入了「馬告」這種台灣原生香料。馬告的味道帶點似生薑的辛香,但入口後很快就被香腸本身的鹹香取代。肥瘦比例適中,咬下去爆油,鹹香濃郁,是夜市裡的另類風味。
陳媽媽豬血糕與仙草冰:平價好滋味
接著是經典組合:20元的豬血糕與15元的仙草冰。豬血糕軟糯Q彈,外層裹上特製醬汁,再沾滿花生粉與香菜,鹹甜交錯,風味獨特。這種吃法在台中以北地區最常見。再配上一杯清涼的仙草冰,帶點草藥回甘,消暑又解膩,價格實惠。
甜不辣:台式關東煮的溫暖
夜市裡少不了台灣味的「甜不辣」,其實就是台式關東煮。一碗裡有米血、豆腐、黑輪(魚漿製品)、蘿蔔,最後還會加上一勺柴魚湯。醬汁偏甜,魚漿越嚼越香,米血比專賣店略硬,但仍有韌性。蘿蔔清甜,湯頭帶柴魚與蘿蔔香,在微涼夜裡來一碗,格外暖心。
豬腳:膠質滿滿的Q彈口感
第五攤點了豬尾與腿褲(蹄膀)。豬尾滿是膠質,口感特別但滷味不足,味道偏淡。腿褲肉質Q彈,不算軟爛,主要依靠醬油膏提味。整體來說滷得不夠透,但對喜歡咬勁的人或許是另一種享受。
蚵仔煎:甜香濃郁的驚喜
一份80元的蚵仔煎,比一般份量更大更酥脆。蚵仔鮮味明顯,但最特別的是它的醬汁,花生味濃郁,偏甜,與海味結合,別具特色。雖然皮的酥脆感稍稍不足,但整體風味新奇。
蒸臭豆腐與鴨血:湯頭壓過主角
夜市少不了的臭豆腐,這次卻不是炸的,而是蒸的。90元一份,搭配鴨血。鴨血口感像果凍般滑嫩,沒有腥味;臭豆腐則不算「臭」,反而是藥材湯頭的味道過重,甚至帶點苦味,壓過了主角的特色,略顯可惜。
地瓜球:經典必吃的夜市點心
最後是台灣夜市的代表——地瓜球。剛炸出來的外酥內Q,帶有濃郁地瓜香。加上芝麻後更添酥脆與香氣,吃起來像芝麻球,但完全展現地瓜的甜香。簡單卻讓人停不下手。
結語:1000元挑戰,再次未達成
這次從頭逛到尾,總共吃了7家店,花了665元,依然沒能花完1000元挑戰。雖然如此,每攤都有特色:甜不辣溫暖懷舊,地瓜球香甜耐吃,蚵仔煎的花生甜醬更是新奇。夢甲夜市雖然有些街區顯得冷清,但仍保有許多老台北的煙火氣息,是值得一逛的地方。
YouTube專欄名稱:丹牛食
YouTube鏈接:https://youtu.be/MfoGxnBJhGI