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盡神州:從鴨油燒餅到黑暗料理活豬子——南京舌尖之旅

開篇:南京美食之城的驚喜與挑戰

南京不僅是歷史名城,也是一個充滿驚奇的美食之地。這次行程,我從最受歡迎的鴨油燒餅開始,一路嚐遍肉末煎餅、大包與清團,最後挑戰當地傳說中的黑暗料理——活豬子。這場味覺之旅,既有驚艷,也有衝擊。

鴨油燒餅:層層酥脆的人氣排隊美食

在莫愁湖公園旁邊的鴨油燒餅攤,長長的隊伍已經說明了一切。鮮肉月餅、豆沙月餅、蔥油燒餅、黑芝麻糖酥燒餅,每一口都是油酥層層疊起的口感享受。

鮮肉月餅皮酥餡鮮,豆沙月餅綿密帶點棗泥香,葱油燒餅層次感最為突出,鹹香與酥皮融合得恰到好處。而黑芝麻糖酥燒餅則甜香十足,芝麻的濃烈香氣讓人回味無窮。

南湖肉末煎餅:料多實在的街頭風味

接著來到南湖的「董阿姨肉末煎餅」。據說這攤最早只在凌晨營業,如今已成為當地知名小吃。加了兩份肉與兩顆蛋,餅皮焦脆帶嚼勁,滿滿的肉末鹹香濃郁。

雖然肉香稍嫌被醃料掩蓋,但整體口感紮實豐富。若是深夜在街邊小攤吃,應該更有滋味。

南京大包:皮薄餡足的經典早餐

在「徐店高包子鋪」,我買了肉包、菜包與豆沙包。包子個頭不算極大,但餡料飽滿。

肉包皮薄肉厚,微甜的麵皮襯托出肉餡的鮮香;菜包加入麻油與糖調味,清香不膩;豆沙包則細膩粉嫩,紅豆香中帶著微顆粒感,甜度稍高卻不失平衡。這些大包,樸實卻耐吃。

許阿姨青團:清明節的傳統點心

南京知名的許阿姨青團店,門口排隊人潮不絕。青團源自千年前的「青精飯」,後來演變為清明節必備的糯米點心。

這裡的青團並非用艾草,而是以青麥汁染色,口感軟糯黏稠,餡料飽滿。蛋黃肉鬆鹹香濃郁,豆沙細膩香甜,芝麻則香氣四溢。每一顆青團,都糯叽叽到讓人滿足。

黑暗料理活豬子:震撼味蕾的挑戰

最後,我來到一間專賣「活豬子」的小店。這種料理其實是孵化中的雞蛋,分為11天、14天與16天不同日齡。

14天的活豬子,蛋殼內已有血管與汁液,入口滑嫩,帶點雞肉的雛形口感,鮮而特別。11天的版本更似雞湯蒸蛋,溫潤鮮美,反而比較容易接受;至於16天的小雞,已經能吃到細小骨頭與雞爪,口感偏硬,滋味也不如前兩者鮮美。

對我而言,這絕對是此行最衝擊、也最獨特的體驗。

結語:南京的多元味覺

從鴨油燒餅的香酥,到肉末煎餅與大包的飽足,再到青團的糯香與活豬子的挑戰,南京的美食既有傳統的底蘊,也有超乎想像的「黑暗料理」。

如果要我挑選最難忘的一道,必定是活豬子。雖然不是人人敢試,但它確實展現了南京獨特的飲食文化勇氣。

YouTube專欄名稱:丹牛食
YouTube鏈接:https://youtu.be/3D1uQcty0io

返回網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