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盡神州:台南一日美食巡禮——從虱目魚粥到剉冰
開篇
台南,被譽為「小吃天堂」,幾乎走進巷弄就能遇上一碗傳統滋味。這次,我們從台南最具代表性的虱目魚粥開始,接著品嚐溫體牛肉湯、肉燥飯,最後以古早味剉冰作結,完整體驗台南人從早到晚的飲食日常。
虱目魚粥:台南的經典開場
在阿興鹹粥開啟台南第一餐。點了一桌:肉燥油條、乾拌魚皮、虱目魚肉鹹粥,還有虱目魚肚湯。
虱目魚在台南早有悠久歷史,據說自荷蘭殖民時代就已開始養殖,每年產量高達五六萬噸。名字的由來眾說紛紜,有說是鄭成功聽錯當地人喊「沙巴魚」,也有人說源自西班牙語 Sabador。無論真假,如今它已是台南餐桌的標誌。
魚湯清甜,入口鮮美;肉燥油條鹹香軟嫩;乾拌魚皮膠質滿滿,爽滑無腥。至於鹹粥,熬進了魚骨的鮮味,介於粥與湯泡飯之間,拌上肉燥與胡椒更添層次。魚肚湯則考驗師傅功力,無刺、Q彈、細緻,尤其肥美的肚中段更是精華。
溫體牛肉湯:台南特色的在地滋味
接著來到「良濟鎮牛肉湯」。台灣黃牛每日現宰,溫體牛片入碗後,澆上滾燙高湯,呈現半熟嫩滑。
牛肉湯頭清甜,帶出牛肉的自然鮮香。單吃肉片柔嫩淡雅,但需要搭配醬料才能更顯滋味。加上豆瓣醬、薑絲與偏甜的醬油膏,才是最道地的台南吃法。黑胡椒牛肉則大火快炒,家常風味十足。再配上一碗20元的滷肉飯,甜鹹交融,台南風味展露無遺。最後還嚐了招待的嘴邊肉,口感柔軟細膩,令人回味。
雖然與潮汕牛肉火鍋相比規模小巧,但台南的溫體牛肉湯自有「小而美」的在地魅力。
福泰飯桌:尋找最好吃的肉燥飯
許多在地人推崇福泰飯桌的肉燥飯,但這天來到的是三代店。簡單點了青菜、滷豆腐、控肉,再來一碗肉燥飯。
青菜爽脆,滷豆腐入味;控肉鹹甜適中,雖是冷的卻仍不錯。重頭戲的肉燥飯,肥肉塊與肉碎交織,入口肥而不膩,瘦肉帶勁,整體稍鹹。不過要說是「台南最好吃」,未免誇張,像金得的肉燥飯或許更勝一籌。
古早味剉冰:台南的夏日消暑甜品
最後來碗古早味剉冰作結。55元可選五種料,點了芋頭、仙草、愛玉、紅豆與芋頭湯圓。碎冰細緻,入口冰涼爽脆,各種配料混合,口感多變。
芋頭偏甜結實,雖不及南機場的芋頭大王驚艷,但仍是消暑佳品。芋頭湯圓軟糯帶嚼感,搭配冰品相當討喜。
結語
這趟台南美食一日遊,從早上的虱目魚粥,到中午的牛肉湯與肉燥飯,再以古早味剉冰收尾,完整體驗了台南人餐桌的日常風味。若要選出最驚豔的一道,非虱目魚粥莫屬。清甜的湯頭與鮮美的魚肉,無愧於台南「小吃之都」的美譽。
YouTube專欄名稱:丹牛食
YouTube鏈接:https://youtu.be/efUN2up6xjo