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盡神州:七里三塘嚐遍姑蘇小吃

古韻流傳的七里三塘

這次的美食之旅,來到蘇州最有名的「七里三塘」。這條街道自唐代白居易開鑿三塘河以來,已有超過1200年的歷史。家家戶戶臨水而居,門前是街,後面就是河,典型的江南水鄉風貌。曹雪芹在《紅樓夢》中,亦提到昌門一帶是當年最繁華風流之地。如今走進七里三塘,不僅能感受古意盎然的氛圍,更能一嚐當地地道小吃。

清涼消暑的鮮肉湯圓

烈日炎炎之下,第一站便選了有冷氣的小店,點上鮮肉、芝麻與豆沙湯圓。湯圓最早傳自宋代寧波,以糯米製皮,內餡可甜可鹹。這裡的芝麻湯圓爆漿香濃,皮柔韌順滑;鮮肉湯圓鹹香多汁,帶著醬油風味,別有特色;豆沙湯圓黏糯香甜,滿口豆沙香。這幾顆小巧的湯圓,已足以打開味蕾。

油炸香脆的油豚丸子

接著走到人潮必到的油豚丸子攤。丸子外皮炸得金黃酥脆,帶著糯米特有的香氣,內餡是甜口肉丸,風味與無錫的玉蘭餅頗為相似。相比傳統水煮湯圓,這道小吃以油炸方式呈現,香氣更濃烈,口感亦更豐富。

黏糯鮮香的炒肉糰子與雙釀團

夏日限定的炒肉糰子,用糯米皮包入三葷四素的餡料,包含豬肉、蝦仁與蝦米。外皮黏糯,內餡多層次的香氣交織,令人難忘。
另一款雙釀團則是一層芝麻、一層豆沙的組合。花生香混合豆沙甜,入口時甚至有花生漿液態般溢出,細膩又特別。

甜鹹交織的肉骨燒

肉骨燒以扇骨邊肉為主,先滷再炸,最後裹上糖醬。與無錫相比甜度較低,保留些許嚼勁。表皮微酥,醬汁半甜半鹹,別有風味。

牛肉鍋貼與煎包

街邊小店的牛肉鍋貼、煎包雖然沒有南京的重口味,也不似上海一星齋的細緻,但真材實料。鍋貼外皮帶嚼勁,牛肉餡調味恰到好處;煎包個頭大,外皮香脆,內餡飽滿。加上一點醋,更添酸香。

江南風味的燒賣

最後以燒賣作結。燒賣原傳自北方,元朝時由酒館剩餘的肉與麵皮巧合發明,江南則演變成以糯米為主。這裡的蛋黃燒賣鹹香油潤,豬油與糯米的香氣飽滿;香菇燒賣則鮮味突出,更勝一籌。

結語:七里三塘必試小吃

七里三塘不僅有千年歷史,更承載了蘇州人對糯米與小吃的偏愛。此行品嚐了湯圓、油豚丸子、炒肉糰子、肉骨燒、鍋貼煎包與燒賣。若要推薦其中一道,油豚丸子最為驚艷,酥脆外皮與糯香內餡,完美展現江南點心的特色。
在姑蘇第一名街,不僅能感受古韻水鄉,更能在煙火氣的小巷裡,找到舌尖上的滿足。

YouTube專欄名稱:丹牛食
YouTube鏈接:https://youtu.be/035WwKg5qbs

返回網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