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盡神州:蘇州三碗麵的真味體驗

西園寺的清心素麵

此行的第一站,我來到元朝時期建立的西園寺。花五塊錢入場,不僅能欣賞古寺之美,更能在此嚐一碗有名的素麵。
這碗「關一麵」裡有筍子、木耳、香菇與油豆腐。湯頭清香帶甜,蘊含著香菇的鮮;麵條雖偏軟,卻與素湯相得益彰。焦頭的筍脆甜可口,油豆腐吸滿了湯汁,香菇更是整碗麵的靈魂。加上一勺香辣椒油,瞬間增添層次感,讓人吃得舒服又無負擔。
素麵之外,還嚐了西園寺的包子。雪菜、木耳與豆腐的素包子,酸脆與豆香交織,紮實飽滿;豆沙包則細膩香甜,帶點顆粒感。兩元一顆,價廉味美,誠意十足。

居民小館的紅湯麵

離開西園寺,我走進蘇州本地居民常去的澳昭小館。這裡賣的都是紅湯麵——以大骨湯為底,再加上滷汁與調料調製而成。據說「澳昭」原是帶點揶揄意味的名稱,後來卻成為廣為流傳的代表。
我點了三樣焦頭:燜肉、大排與素焦。紅湯入口鮮香濃郁,但鹹度偏高。燜肉軟爛至極,幾乎用嘴唇就能抿開,入口化香;大排厚實入味,肉質軟嫩;配上爽脆的豆芽與吸汁的雞蛋,鹹香滿足。紅湯雖重口,但配上鹼水細麵,吃起來剛剛好。

蘇州排名第一的三蝦麵

最後一站,自然不能錯過「蘇州排名第一的三蝦麵」。套餐價138元,附有小點心、甜點與一碗配湯。我還額外加點了大排與鮑魚,算是經典焦頭的組合。
「三蝦」指的是蝦子、蝦仁與蝦腦,皆由人工手剝。不過實際入口,蝦仁確實鮮嫩Q彈,但蝦腦與蝦子的存在感並不強烈,整體更像葱油醬油拌麵的風味。反倒是配湯更令人驚艷——雞湯的鮮甜中帶點筍香與枸杞味,比蝦更出彩。
大排油炸後外脆內軟,雖略帶油膩,但肉質鬆嫩;鮑魚則與滷汁融合,呈現典型本幫口味。至於隨餐附贈的小點,酸甜開胃的小菜、蔥油雞,以及香氣四溢的桂花糕,都比三蝦麵更令人驚喜。

結語:三碗麵的比較

此行連續嚐了三碗麵:寺廟素麵、居民紅湯麵,以及名聲在外的三蝦麵。若要比較,我最喜歡的其實是西園寺的素麵——清爽不膩,細緻平衡。紅湯麵鹹香濃烈,三蝦麵則略顯名過其實。
在蘇州,麵不僅是一碗飽腹的主食,更是當地文化的縮影。吃麵,吃的也是蘇州人對於湯頭、焦頭與細麵的講究。

YouTube專欄名稱:丹牛食
YouTube鏈接:https://youtu.be/vlX8-QetDlU

返回網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