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盡神州:沈陽100元菜市場挑戰

開場:雨天逛市場的煙火氣

雨水淹沒了街道,卻澆不熄菜市場的熱鬧氛圍。大東富士市場一進門,琳瑯滿目的糕點、攤販吆喝聲、蒸氣與香氣混雜,充滿市井的煙火氣。帶著100元,開始一場沈陽特色美食的挑戰。

包子傳說:從「人頭」到庶民主食

第一站,買了兩個大包子,一個茴香雞蛋、一個白菜肉。茴香包子香氣濃烈,滿口清新辛香;白菜肉則帶點酸菜的風味,皮鬆軟帶勁。包子的故事同樣耐人尋味——最早叫「饅頭」,源於三國時期「以麵代頭」的傳說,後來才逐漸演變成今日大眾日常的美味。

滿族甜點:驢打滾與涼糕

在糕點攤前,忍不住買了一大盒驢打滾、涼糕與切糕。驢打滾其實是滿族宮廷甜點,清朝入主北京後才傳到中原。豆麵外衣、紅豆糯米的黏糯口感,入口細膩絲滑,甜度適中;涼糕與切糕則大同小異,但份量實在,糯得讓人「招架不住」。

東北煙火:八旗肉棗與吊爐餅

接著來到香腸攤,試了滿族傳統的「八旗肉棗」。肉塊與肉泥交織,帶著甜味,口感層次分明,頗似台灣香腸。另一邊,則是「吊爐餅」——據說由清末吉林楊姓人家所創,外酥內軟,多層次嚼勁,宛如無蔥版的蔥油餅,令人驚喜。

正宗必吃:鍋包肉的雙重風味

到了東北,怎能錯過鍋包肉?一口番茄口味,酸甜開胃,肉質柔軟;再一口老式傳統版,糖醋汁凝固成脆殼,酥脆中帶糯,口感極佳。這道菜誕生於瀋陽,至今仍是「鎮桌之寶」,足以秒殺外地版本。

熏肉大餅與冷面:庶民的搭配

熏肉大餅一份8元,雖非現烙,但豬肉餡實在,鹹甜交織。與金家冷面的酸甜爽口一同入口,更是完美搭配。冷面彈牙滑溜,酸甜湯汁令人唾液直流,難怪成為朝鮮族飲食的代表之一。

收尾:沒花完的100元

最後回到旅館,細細品嚐糕點。原本的「100元挑戰」,最終僅花了73元就飽到不行。沈陽市場的確比哈爾濱更實惠,選擇豐富,充滿庶民味道與生活的厚度。

結語:煙火裡的沈陽味

這趟市場之行,從包子到驢打滾,從肉棗到鍋包肉,無一不展現沈陽的飲食多樣性。價廉味美,平實卻動人,這就是沈陽菜市場的魅力。

YouTube專欄名稱:丹牛食
YouTube鏈接:https://youtu.be/9jWu5MIXuWY

返回網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