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盡神州:台東人的兒時味道 從滷肉飯到古早冰淇淋的記憶之旅
開篇:走進台東的味覺記憶
台東,對許多人來說是一個度假勝地;對在地人而言,卻是一段充滿記憶的日常。這次,我帶大家走進屬於台東的「歲月靜好」——從滷肉飯、焢肉,到包子鋪與冰淇淋,每一口都是半世紀以上的故事。
五十年老店的滷肉飯與焢肉
清晨七點多,走進開了五十多年的滷肉飯老店。這裡的焢肉肥瘦相間,一口咬下鹹香爆發,肥肉入口即化,瘦肉略帶一點柴卻仍然有味。滷肉飯的肉燥鹹香帶油香,與南部的口味完全不同。最精髓的吃法是配上一顆荷包蛋,把蛋黃拌進飯裡,鹹香中帶著溫潤,令人欲罷不能。
配菜的滷白菜煮到化口,帶著蝦米的鮮味;筍絲脆爽微酸,帶點回甜。還點了虱目魚肚,膠質軟嫩,微微黏唇,雖然與台南的版本略有差異,但同樣迷人。這一餐共190元,其中光魚肚就佔了110元,可見價值非凡。
學生時代的早餐:蛋餅與總會
下一站,來到曾是高中時期常去的早餐店。點了一份蛋餅與總會,再配上一杯冰紅茶。蛋餅柔軟帶點蔥香,加上焦香與鹹辣的辣椒醬,正是學生時期的味道。至於總會三文治,雖然多了點懷舊工廠味,但不若蛋餅來得經典。這裡,是無數台東學生的共同記憶。
台東冰淇淋:酸甜的洛神與濃郁的紅豆
台東人兒時最熟悉的冰淇淋店,至今仍然存在。點了一份「二加一」組合:牛奶、洛神,再加上一球紅豆。牛奶冰淇淋依舊香醇,顆粒感稍重卻保留童年的味道。洛神冰帶著酸甜與花瓣的脆感,像酸梅卻又獨特。紅豆泥綿密細膩,微甜卻與冰淇淋相得益彰,完整重現童年的美好滋味。
六十年麵店:油麵與當仔米糕
來到一間至少開了六十年的麵店,點了一份乾油麵與當仔米糕。油麵拌上肉燥與紅蔥頭,鹹香四溢,搭配脆爽豆芽,是屬於台東人的古早味,比起台北的「米其林推薦」還要更合心意。
當仔米糕放在鐵杯裡蒸,上面鋪著蛋與香菇,底下是炒飯與靈魂肉燥醬汁,吃起來油香、醬香與米香交織,真正是小時候以為「米糕就應該是這樣」的滋味。老闆娘還招待了一份餛飩,皮薄滑溜,內餡肥瘦相間,配上豆芽、韭菜與柴魚片,別有一番風味。
台電包子鋪:簡單卻溫暖的味道
最後,來到開了數十年的包子鋪。這裡只賣肉包、紅豆包與饅頭。肉包麵皮鬆軟帶回甜,內餡簡單調味,雖然肥肉稍多,但依舊可口;紅豆包綿密帶顆粒感,微甜卻不膩口。坐在海邊吹著海風吃包子,簡單卻滿足。
結語:兒時的味道,歲月的印記
這一趟台東的美食之旅,不只是吃飯,更是一次回到過去的記憶。街道依舊,老店仍在,但人事早已更迭。或許再過幾年,這些味道也會隨著歲月消逝。對我來說,這不只是美食,而是兒時的回憶與故鄉的溫度。
大家最喜歡哪一道台東古早味呢?
YouTube專欄名稱:丹牛食
YouTube鏈接:https://youtu.be/Dk7paY7nXmE