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食盡神州】福州小吃之王:從三坊七巷到肉燕、撈化,再到花生甜點

開篇:在雨中遇見福州

福州的三坊七巷,被譽為「一座三坊七巷,半部中國近現代史」。這裡曾是明清時期達官貴人的聚居地,如今則成為遊客必到的文化街區。走在雨中的石板路,一手撐傘、一手拿相機,白牆黛瓦的古建築靜靜矗立,讓人感覺既有江南的秀氣,又帶著閩地的厚重。這一天,我的福州行,從這裡開始。

百年魚丸:有餡才是福州味

為了避雨,我先鑽進對街的永和魚丸老店。這家店有百年歷史,主打鯊魚丸與鰻魚丸。福州魚丸最大的特色,是「丸子裡有餡」,與一般純魚丸不同。鯊魚丸白淨光滑,口感軟彈;鰻魚丸則更有嚼勁,魚味濃厚。不過,老實說,這裡的魚丸煮得稍嫌過頭,少了些細緻,但作為當地小吃的代表,依然值得一試。

百年肉燕:福州的傳統宴席

接著來到同利肉燕,這也是百年老字號,名氣比魚丸更盛。點了一份「三合一」,有魚丸、燕皮與肉燕。

肉燕:據說因為尾端像燕子尾巴而得名,口感脆彈帶油潤,內餡多用五花肉,吃起來香而不膩。

燕皮:口感與燕窩相似,滑脆爽口,非常特別。

魚丸:選用鰻魚製成,比剛剛那家更香更彈牙。

老闆熱情地對著鏡頭說:「來有福之州,吃福味,帶福氣!」讓這碗肉燕多了幾分人情味。

撈化:米粉中的快餐始祖

走進小巷,找到另一家百年老店——後街撈化。所謂撈化,其實就是「撈新化米粉」,新化是今日莆田。這種米粉不需浸泡,入水三十秒就能撈起,被譽為最早的快餐之一。

19元的A套餐,配有羅漢肉、肉丸、牡蠣與青菜。米粉絲絲分明,口感彈脆,搭配淡雅的大骨湯,鮮而不膩。肉丸彈牙,帶香菇的濃香;羅漢肉嚼勁十足,越嚼越香。特別的是,本地人喜歡加油條,把油條泡進熱湯裡,外酥內軟,吸滿湯汁後別有風味。

夜色中的花生甜點

夜幕降臨,最後一站來到葉家花生湯。點了「花生湯+芋泥+花生糕」的甜點三件套。

花生湯:小火慢熬九小時,入口香濃綿滑,花生幾乎化開,長輩也能輕鬆食用。

芋泥:天然芋香濃郁,口感細膩中帶微顆粒感,甜度恰到好處,令人驚艷。

花生糕:酥散帶黏牙,花生香慢慢釋放,不過比起芋泥,稍遜一籌。

結語:一場福州小吃的巡禮

從魚丸到肉燕,從撈化到花生甜點,這一天吃下來不僅飽腹,也更深刻地感受到福州飲食的底蘊。這些小吃或許沒有豪華的擺盤,但卻蘊含著百年的傳承與煙火氣。

如果要選一道最驚豔的,我會投給芋泥;但若說最能代表福州的靈魂,非肉燕莫屬。這就是福州的小吃王國——簡單、傳統,卻永遠充滿故事。

YouTube專欄名稱:丹牛食
YouTube鏈接:https://youtu.be/UEGnClx-gS0

返回網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