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盡神州:甜味江南——蘇州的松鼠桂魚與春天的第一塊肉
來到蘇州,除了小橋流水與古典園林,最吸引人的,莫過於那一桌「入口就是甜」的蘇幫菜。這次走訪平江老街,嚐過街邊小吃,再進入一家開業三十多年的老菜館,體驗松鼠桂魚、酱汁肉、享遊膳糊等經典菜餚,感受江南獨有的滋味。
平江路:古韻與人潮交錯
平江路自唐宋以來就是蘇州的中軸幹道,千年以來,仍舊保持「一條小河、一條小路、小橋串聯兩岸」的格局。如今,這裡早已是遊客如織的熱門景點。穿漢服的小姐姐隨處可見,成了江南水鄉的新旅遊產業。雖少了幾分靜謐,卻多了熱鬧的煙火氣。
街邊小吃:桂花糕與糖粥
在熱鬧人群中,攤子上賣著各種點心。桂花糕外觀精緻,有茉莉、玫瑰、豆沙等多種口味。雖然帶點香精的味道,不免流於觀光區風格,但軟糯中仍能嚐到桂花的清香。
隨後買了一碗老字號的鴛鴦糖粥,將赤豆羹與糖粥拌在一起,甜糯中帶有桂花香。當地老人說,赤豆羹自古有驅瘟避邪之意,是許多蘇州人童年的甜蜜記憶。
酒釀餅:焦脆與酒香
另一樣必試小吃是酒釀餅。面皮加入酒釀烤製,外層焦脆,內裡包餡。無論是紅豆、素餡還是豬肉口味,都帶著絲絲酒香。紅豆餡綿滑,甜度適中,最得我心;素餡清爽脆口;豬肉餡雖略帶黏口,卻仍能感受到蘇式小吃的獨特風味。
松鼠桂魚:乾隆傳說下的江南名菜
走進開業三十年的蘇幫菜館,第一道必點的就是松鼠桂魚。整條魚片刀成花,油炸後形似松鼠尾巴,淋上茄汁酸甜濃郁。魚肉細嫩,帶點脆皮口感,入口酸甜中和了淡水魚的土腥味,果然是乾隆下江南留下的名菜之一。
春天的第一塊肉:酱汁肉
蘇州人有句話:春天酱汁肉,夏天荷葉粉蒸肉,秋天扣肉,冬天酱方。 酱汁肉象徵春天的第一塊肉,也是清明祭祖的必備菜。筷子一插便化開,肥瘦相間,入口即化,紅麴的香氣隨之在口腔瀰漫。味道一個字:甜。對於不習慣甜口的人或許稍顯濃烈,但這正是蘇幫菜的標誌。
享遊膳糊:江南水鄉的黃鱔滋味
最後一道是享遊膳糊。黃鱔肉質細膩,與濃油赤醬一同炒製,酒香四溢。江南自古盛產黃鱔,無論燒、炒或入麵,都是家常美味。這道菜正好展示了蘇幫菜與上海本幫菜的淵源——當年太平天國動亂,大批蘇州人遷往上海,將家鄉的菜式帶了過去。
結語:甜味蘇州,耐人尋味
蘇幫菜的特色,濃油赤醬、入口偏甜,對外地人來說或許需要適應,但這正是江南水鄉的味道與文化。松鼠桂魚的酸甜、酱汁肉的軟爛、酒香金花菜與享遊膳糊的獨特香氣,都在提醒我們:一桌蘇州菜,蘊藏著數百年的歷史與風土。
若有機會,不妨來蘇州坐下來,細細品味這份「甜味江南」。
YouTube專欄名稱:丹牛食
YouTube鏈接:https://youtu.be/9Wp-mT00Bi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