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盡神州:百元挑戰,開封夜市吃到撐!
夜市溯源:從北宋走到今天
來到開封,怎能錯過夜市?開封被譽為「中國夜市的發源地」。在北宋之前,全國仍有宵禁,百姓夜晚不得出門;直到北宋,宵禁逐漸放開,加上「坊市分離」制度被打破,買賣與居住混在一起,夜市文化才開始蓬勃發展。當年的《東京夢華錄》就記載:「直至三更盡,五更又復開。」今日的開封夜市,雖是近數十年才重建,卻依舊熱鬧非凡,煙火氣十足。
第一站:桶子雞,鹹香開胃
夜市未開,先從「桶子雞」暖場。這道名物並非鐵桶烤雞,而是將整雞去骨成桶狀,放入老湯裡慢火熬煮。剁得細碎,方便入口。咬下一口,濃厚的雞鮮味與老滷香瞬間爆發,雞皮帶點脆感,肉質鹹香入味。這半隻雞三十多元,帶到夜市再配其他小吃,實在過癮。
第二站:羊肉串與羊腰,豪邁滋味
夜幕漸降,攤販推車齊出,熱鬧開市。四串羊肉串加一串羊腰,共花三十九元。羊肉串鹹香帶孜然味,外焦裡嫩;辣味版本偏重口,但更能帶出肉香。羊腰更是驚喜,一口爆油,鮮香濃郁。據說北宋皇室酷愛羊肉,一年消耗上萬頭羊,而民間則用羊頭與內臟製成小吃,流傳至今。
第三站:炒涼粉,獨特的西瓜醬風味
來到開封,必試的還有「炒涼粉」。這涼粉以紅薯製作,加入特製西瓜醬快炒。西瓜醬帶點豆瓣醬般的鹹香,與滑嫩的涼粉搭配,風味獨特。雖然紅薯是明代才傳入中國,但宋代確有「細鎖涼粉」,由綠豆製成並冷食,風味截然不同。十元一大碗,份量驚人,搭配桶子雞剛好成了一餐。
第四站:炒餅,街頭的快炒藝術
在夜市小攤,老闆快手大火翻炒,豆芽、雞蛋與餅片一氣呵成。等候半小時,終於嚐到這份炒餅。焦香的餅片混合雞蛋香氣,豆芽爽脆增添層次,簡單卻極為耐吃。這份街頭小吃,展現出開封人豪邁而實在的飲食風格。
第五站:花生糕與炒紅薯泥,甜點壓軸
夜市怎能少了甜?先是「白記花生糕」,十三元一盒,酥脆香濃,層層花生碎在口中化開,宛如宮廷點心。再來「炒紅薯泥」,將紅薯加紅糖、白糖與油拌炒,油香混合紅薯甜糯,意外美味。紅薯自明代傳入後,成為百姓救命的主糧,如今卻化身成夜市甜品,頗具歷史意義。搭配冰涼的「吃豆水」(紅豆水),更添清爽。
結語:一場超額完成的夜市挑戰
原本的百元挑戰,最後花了122元,吃遍六家攤位,從桶子雞到羊肉串、從炒涼粉到炒紅薯泥,樣樣有驚喜。若要選最難忘的一味,我會投給炒餅——簡單卻帶著濃厚的煙火氣。
開封夜市,不僅是味覺的盛宴,更承載了千年的歷史與文化。走在夜市裡,不只是吃小吃,而是親身體驗一段延續千年的市井風華。
YouTube專欄名稱:丹牛食
YouTube鏈接:https://youtu.be/cB9HD6BO5kA