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盡神州:開封三大湯——杠子油條、羊雙腸、驢肉香

開封早餐:杠子油條與五香豆沫

來到開封的清晨,第一站必定是當地人熱愛的早餐。街頭最具特色的,就是「杠子油條」。與南方的雙條油條不同,開封的油條是一根一根炸的,因形似「杠子」而得名。用淺鍋少油,單面炸制,油條蓬鬆酥脆,卻又帶點厚實的口感。沾上豆漿入口,既去油膩,又增添一份潤澤。

另一道特色是「五香豆沫」。雖名為「豆」,卻不含黃豆,而是以小米為主,加上花生、芝麻醬、蔬菜和粉條熬製而成,香氣濃郁,層次豐富。據說已有三千多年歷史,被稱為「小吃活化石」。再配上一份雞蛋灌油條,外脆內嫩,蛋香混著椒鹽味,更加豐富。一頓早餐,熱量滿滿,卻令人欲罷不能。

黑暗料理?開封羊雙腸湯

說到開封特色早餐,另一道繞不開的便是「羊雙腸湯」。這道看似「黑暗料理」的湯,實際卻是當地人眼中的滋補佳品。大鍋裡翻滾的是各種羊下水——羊胎盤、羊奶、大腸小腸等,湯底被熬得奶白。

入口並非預想中的腥膻,而是溫和的醇香,肉味濃厚卻不油膩。加點鹽與羊油辣椒,更能提出鮮味。雙腸之名,源於湯中同時有大腸與小腸;另一說則是因湯面漂浮油花,宛如「雙醬」。據傳此湯起源於清代屠宰場工人,用便宜的下水熬湯後挑著擔子在街頭販售,逐漸流傳至今。如今,一碗熱氣騰騰的羊雙腸湯,仍是開封人冬日裡的最佳暖胃選擇。

天上龍肉,地上驢肉

來到華北,必吃的還有「驢肉湯」。民間有句話:「天上龍肉,地上驢肉」,足見其地位。驢肉高蛋白,含有豐富的氨基酸,肉質緊實,入口帶嚼勁,五香醬香氣撲鼻,與牛肉相似卻更清爽。

搭配的「板腸」其實是驢大腸,軟嫩帶脆,口感獨特。將餅絲泡入驢肉湯,再夾上肉與酸菜,湯香滲透餅中,滿口都是濃郁滋味。驢肉之所以珍貴,不僅因為數量有限,更因為自漢朝以來,多數驢被用作勞動力而非食材。據說,如今世界上的驢已有大半被華北人民「吃下肚」。

結語:開封人的湯文化

一日之內,從杠子油條配豆沫的平民早餐,到羊雙腸湯的獨特滋補,再到驢肉湯的極致鮮香,開封的美食文化離不開「一碗湯」。這裡的湯,不僅溫暖味蕾,更承載著歷史與生活的智慧。

若下次再訪,或許還能補上未能嚐到的「雞血湯」,讓這份開封湯文化的體驗更完整。

YouTube專欄名稱:丹牛食
YouTube鏈接:https://youtu.be/RkKDj-2y3_g

返回網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