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盡神州:呼和浩特的鐵帽烤肉與塞尚老街尋味

來到呼和浩特,除了必看的歷史古蹟大昭寺,還能在塞尚老街品嚐回民特色小吃,最後更不能錯過充滿傳奇色彩的「鐵帽烤肉」。這一天,從寺廟到街巷,再到炭火上的熱氣騰騰,既是文化的巡禮,也是味蕾的盛宴。

大昭寺與八座白塔:宗教交織的歷史見證

呼和浩特的大昭寺已有近五百年歷史,在整個內外蒙古的藏傳佛教地位極為重要。不少遊客慕名而來,其實除了寺廟本身,更吸引人的是旁邊那八座白塔,成為大家爭相拍照的地標。

西藏與蒙古在中國版圖上遙遙相對,卻因宗教而緊密相連。追溯至十二世紀,蒙古鐵騎抵達吐蕃(今西藏)門口,當地勢力選擇「打不過就加入」,歸順蒙古。其宗教領袖更陪伴忽必烈出征、祈福。自此,忽必烈皈依藏傳佛教,並立為國教。雖然元朝以後傳播曲折,但影響已深深紮根於蒙古。

塞尚老街:回民美食與舊街風情

大昭寺旁邊的塞尚老街,原本是當年工匠的聚居地,如今成為呼和浩特現存的明清老街之一。雖然翻新過,但仍保留了濃厚的市井味,滿街都是小吃攤與手工藝店。

先來一杯當地的特色飲料「西果羹」。以柿餅、杏乾、黑棗乾、桃乾打製而成,口感像天然果汁,甜中帶酸,若加冰塊更像是冰沙,清爽解渴。

再到街邊嘗一個「被子」(回民千層酥餅)。有甜有鹹,層層油酥與麥香交織,口感扎實,價錢實惠。特別是牛舌被子,切開後加點涼菜就能成為一餐。沿街還能看到燒烤攤,羊肉串外焦裡嫩,牛肉串則緊實有嚼勁,孜然與辣椒香味撲鼻,最能代表這條回民小吃街的熱鬧氛圍。

此外,還有牛肉乾與奶製品小攤。當地牛肉乾分為「超乾」與「醬香」,前者嚼起來帶點酥脆,後者更接近日常熟悉的口感。奶皮子酸奶則香濃天然,微酸回甜,值得一試。

鐵帽烤肉:傳說中的蒙古烈火豪情

壓軸當然要試內蒙古近年流行的「鐵帽烤肉」。傳說成吉思汗征戰時,缺乏炊具便以頭盔烤肉,後來演化為這道料理。雖然歷史真偽難辨,但這種鐵帽覆蓋、鐵板高溫炒烤的方式,確實別具一格。

點上一份手切羊腿肉與檸檬羔羊肉,再加雞蛋,搭配孜然與辣椒快炒。羊肉嫩滑多汁,蛋外焦內嫩,裝進餅裡成為滿滿一口肉香,令人滿足。若再加上香菜與洋蔥,清香與甜味中和了羊肉的濃烈,讓整體更添層次。

值得一提的是,呼和浩特多以凍羊肉為主。原因在於草原放牧的羊一年只出欄一次,只有短短一個月能吃上新鮮羊肉,其餘時間則依靠凍肉。這種習慣也造就了如今餐桌上的獨特風味。

結語:文化與美食的雙重旅程

從大昭寺的莊嚴,到塞尚老街的熱鬧,再到鐵帽烤肉的豪邁,這一日的呼和浩特之行,既是文化的探索,也是美食的發現。無論是宗教的傳承,還是羊肉的滋味,都展現了蒙古文化獨特的一面。

食盡神州,若要體驗真正的呼和浩特,這三樣缺一不可。

YouTube專欄名稱:丹牛食
YouTube鏈接:https://youtu.be/N_2JdPpWveM

返回網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