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盡神州:忽必烈的蒜羊肉,布里亞特包子與草原奶香

來到內蒙古呼和浩特,一天的行程從豐盛的布里亞特包子早餐開始,到皇家貢品蘇尼特羊的蒜羊肉,再以酸奶與奶皮卷作結尾,這是一場跨越千年的遊牧飲食體驗。

蒙古式早餐:布里亞特包子與火燒

一大早走進小店,熱氣蒸騰的布里亞特包子剛出籠,胖嘟嘟像一盞燈籠。與灌湯包不同,它不在餡料中打水,而是留一個小口,讓蒸汽進入,與肉汁融合。輕輕咬開,滿口都是牛肉與洋蔥的鮮香,肉汁濃郁,實在真材實料。

搭配的火燒外酥內軟,牛肉餡鹹香;再來一口果子,嚼勁十足,沾上濃郁的奶茶,頗有「油條配豆漿」的感覺。桌上還有烈巴抹蘋果醬與奶油,酸甜奶香交織,俄式沙拉與千層糕則展現中俄交融的草原飲食。這頓早餐不只是飽腹,更是文化的縮影。

蒜羊肉:從契丹到乾隆的皇室火鍋

午餐來到「聖羊肉」,點了一鍋最傳統的泉水鍋,只下清水,無任何調料,讓蘇尼特羔羊肉的鮮味原汁原味呈現。這種羊肉曾是明清兩代專供康熙、乾隆的御用貢品。

薄切羊肉一入鍋,幾秒就能撈起。入口軟嫩,毫無羶味;配上九花醬或麻醬,更添層次。傳說忽必烈出征時,廚子為了省時,將凍羊肉切片入水一燙即食,蒜羊肉便由此而來。最早的圖像記錄甚至可追溯到遼代契丹壁畫,顯示千年以前草原人便有「涮肉」的飲食智慧。

今日銅鍋形式則來自山西大同,後傳北京,康熙與乾隆帝更是火鍋的狂熱愛好,乾隆甚至曾席開五百三十桌火鍋盛宴,場面壯觀。

奶製品的極致:酸麻奶與奶皮卷

吃完羊肉,最後必須來點奶香收尾。酸麻奶一入口,強烈的酸勁讓人瞬間驚醒,但細品之下帶有淡淡奶香,是天然發酵的味道,據說養胃助消化。

奶皮卷則是呼和浩特最受歡迎的甜點。奶皮捲起芒果、藍莓或葡萄乾的餡料,口感像冰淇淋般蓬鬆,入口醇香無比;再來一塊奶蓋點心,奶香與炒米的酥脆交織,讓人欲罷不能。

最後還嚐了一口牛肉乾,肥瘦相間,牛油香氣在口腔中爆開,是帶走的最佳伴手禮。

結語:草原上的大口吃肉,大口喝奶

這一日的美食旅程,從布里亞特包子的湯汁,到蒜羊肉的皇室滋味,再到酸奶與奶皮卷的濃厚奶香,展現了草原飲食的豪邁與純粹。對我來說,布里亞特包子與奶製品最令人難忘——簡單卻極致,讓人真正感受到呼和浩特草原上的飲食文化。

YouTube專欄名稱:丹牛食
YouTube鏈接:https://youtu.be/58cv_f4ylTY

返回網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