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盡神州:貴陽的吃肉一日遊,從羊肉粉到酸湯牛肉的味蕾盛宴

來到貴陽,如果說酸湯是靈魂,那麼肉絕對是貴州人餐桌上的日常。今天,我們就從一碗羊肉粉開始,走進街頭的烤串攤,再以酸湯牛肉作結,體驗「吃肉自由」的幸福感。

遵義蝦子羊肉粉:早晨的暖胃一碗

早餐先來一碗羊肉粉。店裡湯底以羊大骨熬製,紅油翻滾,香氣撲鼻。羊肝切片燙熟,入口脆嫩;羊肉經過大料處理,沒有腥羶味,反而清香。

這裡的米粉與米皮雙拼,米粉滑彈,米皮則帶韌勁,兩種口感各有特色。再配上自家發酵的酸蘿蔔與脆辣椒,湯頭鹹香開胃,辣椒甚至可以當零食來吃。短腳山羊的肉質鮮美,讓這碗粉成了完美的貴州式早安。

八毛錢烤串:平價卻讓人上癮

午餐前,街頭小攤的八毛烤串成了亮點。瘦肉、肉筋、豆腐、洋芋一串一串上炭火,刷醬加辣,香味撲鼻。

肉筋有嚼勁,瘦肉帶脆香,洋芋微辣脆爽,豆腐則散發豆香。搭配靈魂蘸料——折耳根蘸水,麻辣香氣層層疊加,愈吃愈上癮。

這種炭火烤串,最早在東漢徐州已有記載,而折耳根的堅持保留,更成了貴州飲食文化的獨特符號。

怪嚕飯:碳水與家常風味的融合

隨後登場的是怪嚕飯。字面意思就是「亂加一通」,但其實是貴州家常的雜燴炒飯:豆米、酸菜、糟辣椒、脆哨,炒出酸、辣、香並存的滋味。

入口有豆子的沙感、辣椒的香氣、油酥的脆香,五味雜陳卻意外和諧。再把幾串烤肉拌進去,更添一份豪邁,讓人忍不住一口接一口。

酸湯牛肉:貴州的壓軸大戲

最後一站,當然要試試酸湯牛肉。與酸湯魚同樣出名,這裡的湯底分白酸與紅酸:白酸來自糯米米湯發酵,酸香溫和;紅酸則加入番茄與辣椒,更添鮮甜。

牛肋條、牛舌、牛黃筋、牛百頁、牛皮,滿滿一桌肉現切下鍋。牛舌入口帶勁,牛胸口油奶香濃郁,牛黃筋軟糯彈牙,牛皮滿是膠質。再搭配胡辣椒與青椒打成的蘸水,香氣凌厲,甚至超越了莎莎醬的層次感。

在貴州,「三天不知酸,得路打串串」的說法道盡當地飲食文化。缺鹽年代,人們用酸取代鹽,不僅能增添食慾,還能幫助消化。如今,這份古老智慧成就了獨特的酸湯美味。

結語:貴州的「吃肉快樂」

從羊肉粉到街頭烤串,再到酸湯牛肉,這一日吃肉之旅,呈現出貴州飲食的豪爽與多樣。這裡的肉料理不追求繁複,而是用酸、辣、香三味平衡出最直接的快感。

來到貴陽,不妨放開胃口,大口吃肉,大碗喝湯,體驗屬於這片山地的獨特滋味。

YouTube專欄名稱:丹牛食
YouTube鏈接:https://youtu.be/DyxFzwe_nGg

返回網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