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盡神州:貴陽 15 元 30 菜自助餐,能吃到什麼?

說到貴陽街頭小吃,總有幾個關鍵詞:便宜、豐富、家常。這次的美食之旅,從 10 塊錢吃到飽的豆花包穀飯開始,接著是甜糯的丸耳糕和高巴稀飯,最後挑戰「15 塊錢 30 多道菜」的自助盒飯。結果只有兩個字:太多!

豆花包穀飯:三色飯裡的鄉愁

第一站來到一家小店,點了肉丁豆花飯和宮保雞丁。這裡的米飯特別講究,混合了白米、玉米和蕎麥,稱為「三色飯」。白米帶甜,玉米飽腹,蕎麥健康降脂,正是早年生活艱苦時留下的飲食習慣。

豆花細滑,拌上豆豉與肉丁,鹹香中帶著豆香,層次豐富。免費小菜有土豆絲、酸菜、茄子、折耳根三絲。折耳根的強烈氣味,仍舊是「愛之者愛,不習者難耐」。

宮保雞丁則帶有鍋氣與彈勁。貴州籍的丁寶楨將胡辣子雞與山東將爆雞丁結合,再在四川推廣,才成就了今日的名菜。不同於四川的「荔枝味」,貴陽的版本以豆豉與辣椒的香為主,更加豪爽。

丸耳糕與紅糖發糕:紅糖的香甜記憶

第二站來到街邊小攤,嘗了丸耳糕與紅糖發糕。

丸耳糕由發酵米漿與紅糖蒸成,口感Q彈,帶著紅糖的濃郁香氣,與台灣客家發糕極為相似。老闆說,以前是一碗一碗蒸,因此得名。

紅糖發糕則混入雜糧,如玉米麵、蕎麥麵,蓬鬆柔軟,甜中帶著穀物清香。一個大份只要2.5元,性價比驚人。

高巴稀飯與戀愛豆腐腦:獨屬貴陽的奇趣

第三站買到兩樣少見的貴陽小吃:高巴稀飯與戀愛豆腐腦。

高巴稀飯黏稠如漿,幾乎帶著「鼻涕感」,卻是令人欲罷不能的口感。糯米粉、藕粉、玫瑰糖混合,再加上冬瓜糖、花生、芝麻,層次豐富。據說晚清有御廚將宮廷糕點帶來貴陽,才演變成今日模樣。

戀愛豆腐腦則是在酸湯豆腐中加入少量鹼,煎至表面成膜,內裡仍似液體。這道小吃誕生於抗戰年代,名字甜蜜,卻在艱難時期誕生。入口外層焦香,內裡柔滑,確實特別。

小胖子自助盒飯:15 元 30 菜的驚嘆號

壓軸登場的是街頭自助盒飯。店家將數十道菜擺滿檯面,隨便夾,無限續加,一份只要 15 元。

我隨意夾了蒜苔炒肉絲、酸菜豆米、豬血、豬肝、紅燒肉。豬肉類居多,但鹹香不膩,與家常館子無異。酸菜豆米尤為特別,豆米就是雲豆,沙沙口感與酸菜的爽脆交融,解膩又下飯。

加點折耳根,更是貴陽特色。與東北「場面大」、四川「口味重」相比,貴陽的自助餐則是以豬肉為主、清淡不鹹、樸實家常。最後再來一碗冰粉,甜香清涼,為這場「拼命吃」畫上句點。

結語:家常中的熱鬧

這一日的貴陽街頭吃食,從10元的豆花飯,到15元的自助餐,無一不展現出這座城市的「平易近人」。沒有浮誇,卻真實溫暖。

在我看來,性價比最高的當屬自助盒飯,而最具特色的則是戀愛豆腐腦。如果來貴陽,一定要體驗一次,才算真正融入這座城市的飲食日常。

YouTube專欄名稱:丹牛食
YouTube鏈接:https://youtu.be/uduHmfNxuqU

返回網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