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盡神州:京都三天兩夜,米其林二星懷石初體驗

京都,是日本千年古都,也是飲食文化最細膩的城市。這次我專程飛行1500公里,來體驗一頓人均五萬日圓的米其林二星懷石料理,並在京都走過清水寺、八坂神社與鴨川,感受這座城市的古典與現代交錯。

初到京都:八坂神社與街頭小食

下飛機後直奔京都,入住靠近清水寺的旅館。雖然房間不大,僅約40平米,但推窗便是京都市井風貌。

夜晚先到八坂神社走走。這裡是全日本三千多座八坂神社的總本社,起初為神佛合一的「祇園社」,後來因明治維新的神佛分離令才定名八坂。每年七月的祇園祭,是京都最重要的慶典之一。

晚餐則隨意走進一家小居酒屋,點了豬排、明太子雞翅、鹽燒雞腿,肉質不算頂尖,但調味到位,尤其是明太子雞翅,皮脆肉嫩,內餡飽滿。飯後又去排隊買了知名的鯛魚燒,薄皮脆口,紅豆餡綿密香甜,雖然偏甜,但確實值得一嚐。

清水寺:千年舞台與人潮

第二天清晨,造訪清水寺。這座始建於公元778年的古寺,在德川家光時期重建,最大的特色是完全不用一根鐵釘,全靠榫卯結構搭建。清水舞台由一百多根巨木支撐,懸空而建,站在舞台上俯瞰人潮與遠處的音羽瀑布,景象壯觀。

然而清水寺遊客爆滿,寸步難行,也讓人感受到京都觀光的熱度。

重頭戲:米其林二星懷石料理

離開清水寺後,迎來本趟重頭戲 —— 米其林二星懷石料理。

一入座就是包廂(需另付2200日圓),菜單厚達兩頁,細細解釋每道料理。

前菜:鮭魚卵與百合,口感清爽,鮭魚籽在口中啵啵爆開;壽司則帶柑橘香與淡酸味,十分清新。

湯品:昆布高湯清淡鮮美,佐以松茸與白肉魚,味道細緻。

刺身:鯛魚清甜、鮪魚油脂豐潤、魷魚彈滑。這讓人想起過去鮪魚其實是「邊角料」,Otoro 最肥的部位甚至會直接丟棄,時至今日卻成為最昂貴的食材。

蟹料理:蟹膏帶微苦,蟹腳肉則鮮甜細膩,擠上檸檬汁更添爽口。

太刀魚:細緻到入口即化,佐蛋黃醬汁,口感有趣。

燒無花果佐味噌:甜果配咸香味噌,鹹甜交織。

紅燒豬肉:終於吃到肉,肥瘦相間,入口即化,成為全場最佳。

最後上主食白飯與醬菜,雖然清淡,但讓人懷念剛才的紅燒肉。甜點則是日本高級水果哈密瓜與梨,鮮甜水潤,搭配抹茶作結。

這一頓下來,兩人共計 103,500日圓。若要我挑最喜歡的,那就是紅燒豬肉 —— 雖然這是以海鮮為主的懷石料理,卻是肉香最令我難忘。

京都閒遊:鴨川納涼與二年坂

夜晚的鴨川,是京都人最愛的納涼地。情侶、朋友並肩坐在河畔,吹著風,看著夜景,氣氛悠閒。

走在二年坂、三年坂,古色古香的町屋建築,配上八坂塔的剪影,讓人有時光倒流之感。

後記:懷石的餘韻

日本懷石料理源於茶道,原意是「石頭壓腹」的清淡飲食,後來逐漸演變為精緻多樣的宴席料理。雖然這頓米其林二星懷石料理菜式繁複,海鮮為主,但我心裡卻最懷念那塊紅燒豬肉 —— 也許這就是味蕾最誠實的答案。

京都,不只是千年古都,更是日本料理美學的核心。這三天兩夜的旅程,既有歷史的厚度,也有美食的細膩。下一站,我們將繼續探索京都的其他美食與秘境。

YouTube專欄名稱:丹牛食
YouTube影片鏈接:https://youtu.be/ZgvtFPZavwk

返回網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