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盡神州:武漢「過早」的味覺盛宴

在武漢,有一個獨特的飲食文化叫「過早」。簡單來說,就是吃早餐,但它承載的卻是整座城市的煙火氣。今天,我們走進老小區與步行街,從熱乾麵到三鮮豆皮,再到胡湯粉與燒賣,一嚐武漢人過早的日常快樂。

江漢路步行街的百年風華

「過早」之前,先逛逛江漢路步行街。這條全長1.6公里的街道,最早是清末開埠後的租界地,西洋風格建築林立,被稱為「天下第一步行街」。其中的江漢關大樓建於1924年,今年正好百年,現為博物館。走過這裡,就像穿梭在歷史與現代交錯的時空中。

過早之王:三鮮豆皮

第一站是有「過早之王」之稱的劉師傅三鮮豆皮。這份僅售7元的豆皮,金黃酥脆,內餡是肉、筍、香菇與豆乾,搭配糯米飽滿扎實,再淋上醬汁,味道濃郁。配上一杯免費的現磨豆漿,香濃順口。

這道小吃源自黃陂的「豆絲」,因碼頭文化而演變成加糯米的豆皮。如今甚至衍生出牛肉、鮮蝦等豪華版本,但這份傳統的三鮮豆皮依舊最接地氣。

油香與麵窩:油炸碳水的誘惑

接下來是油香,外酥內糯,分紅糖與桂花兩種口味,咬下去糖香四溢。還有麵窩,蔥香蓬鬆,中間留孔,據說方便串掛。與熱騰騰的蛋酒搭配,特別應景。

再試試雞冠餃,形狀酷似雞冠,外皮蓬鬆,內餡是鮮肉與韭菜,香氣十足,層次豐富。

熱乾麵與蛋酒:招牌組合

少不了的當然是熱乾麵。芝麻醬濃厚,拌勻後香氣撲鼻。吃起來「又熱又乾」,正是其特色。搭配一杯蛋酒——用酒釀與雞蛋沖泡而成——滑順香甜,剛好中和麵的乾爽。

熱乾麵的歷史可追溯到上世紀三四十年代,一開始只是小販的意外之作,如今卻成為武漢的城市名片。

胡湯粉:醒神的重口味

另一個不能錯過的是鮮魚胡湯粉。以魚湯混合米糊,再加入大量胡椒,湯頭濃稠,味道鮮辣鹹重,入口立刻「醒神」。搭配油條一起吃,更添酥脆油香。這道粉據說源於物資匱乏時期,用剩餘魚料熬湯,再加胡椒掩蓋腥味,卻意外成為風味獨特的早餐。

重油燒賣:碳水的另一種形式

最後來一籠王家燒賣。與北方羊肉燒賣不同,這裡包的是糯米、豬肉與香菇,再加重胡椒調味。胡椒自唐宋時傳入中國,經過武漢這個中轉地普及,恰好契合碼頭工人需要重口味醒腦的需求。

結語:一場真正的「過早」

從三鮮豆皮、油香、熱乾麵,到胡湯粉與燒賣,這一趟吃下來,不止是味蕾的滿足,更是一次文化體驗。「過早」既有節日般的儀式感,也有快速移動中填飽肚子的實際性,充分體現了武漢人的生活節奏與性格。

這一頓過早,七八樣美食下肚,果然應了那句話:在武漢,不過早,算不得真正來過。

YouTube專欄名稱:丹牛食
YouTube鏈接:https://youtu.be/fIQd6qLp2zA

返回網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