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盡神州:黃鶴樓下的湖北魚宴與油燜蝦香
武漢,這座千年古城,不只有熱乾麵與豆皮。今天,我們走進這裡的美食記憶,從街頭的大火快炒鱔魚麵,到黑珍珠餐廳的武昌魚,再到夜裡的油燜大蝦與六月黃,每一道都是湖廣風味的縮影。
黃鶴樓下的開場
旅程從黃鶴樓開始。這座江南三大名樓之一,始建於三國時代,最初或為軍事瞭望塔。歷經屢毀屢修,至明清時代更是毀過七次、修過十次,如今的五層建築是1985年重建,甚至還有燈光秀。千年詩人崔顥、李白,都曾在此留下詩句,使黃鶴樓名留青史。
街邊煙火:豪華鱔魚麵
第一站來到周記鱔魚麵館。雖然店面接地氣,卻端出一碗豪華版的鱔魚腰花柴魚麵(53元)。
麵條軟彈,湯底酸甜,帶著骨湯與番茄的清爽酸香。腰花脆嫩、柴魚細膩、鱔魚鮮彈,完全沒有腥味,層次分明。這碗湯頭因加入番茄而別具風味,酸甜天然,令人忍不住再舀一口。
黑珍珠餐廳:武昌魚與藕湯
接著走進武昌的高檔餐廳,一桌四菜迅速上桌:武昌魚凍、藕湯、黃貢米燴海參、爆炒醬油肉。
武昌魚凍:淡鮮微酸,帶點魚子與魚肉,清爽卻稍有餘腥。
藕湯:排骨熬煮,湯頭濃郁帶黏稠感,蓮藕粉糯而微脆,正是湖廣人家的經典滋味。
黃貢米燴海參:海參雖滑彈,但滋味偏淡,黃貢米粒感明顯,雞湯基底鮮美。
爆炒醬油肉:肥瘦相間,香辣下飯,帶著土家菜與湘菜的影子,鹹香十足。
粉蒸武昌魚:東坡與魚的故事
壓軸登場的是粉蒸武昌魚腩。魚肚鮮嫩油潤,入口即散發油脂香氣,難怪三國時孫權就曾以武昌魚宴客。這裡的做法結合了仙桃的粉蒸技法,搭配油醋汁,清淡爽口,更凸顯魚肉的鮮美。
談到湖北魚,就不得不提蘇東坡。成為「豬肉推廣大使」之前,他最愛的其實是魚與小酒,在詩中寄情山水,悠然自得。這一份武昌魚,正是那份閒適的味道。
夜市風味:油燜大蝦與六月黃
最後一站,是夜市裡的蝦蟹雙拼。六月黃蟹膏鮮香帶苦,小龍蝦則麻辣鮮甜,剝殼後沾上醬汁,味道濃烈。這裡的小龍蝦,其實是源自北美的克氏原螯蝦,20世紀才傳入中國,卻因符合重口味而迅速爆紅。
另外點了涼麵與藕海(炸藕絲)。涼麵以花生芝麻醬拌醋,味道清爽,宛如台灣涼麵;藕海外酥內脆,再撒點梅粉或鹹酥雞粉,更添層次。最後將小龍蝦與蟹黃拌進涼麵裡,油香與辣勁交融,實在過癮。
結語:魚香蝦味,江城一日
從黃鶴樓下的鱔魚麵,到黑珍珠餐廳的武昌魚,再到夜市裡的油燜蝦與六月黃,這趟武漢美食之旅展現了「魚米之鄉」的底蘊。湖北人擅長烹魚,既有清淡鮮美,也有麻辣濃烈,各具風情。
真要挑最愛的一道,還是清蒸武昌魚,簡單卻能展現魚的極致鮮嫩。江城的魚香蝦味,就這樣在日常的煙火裡,延續千年。
YouTube專欄名稱:丹牛食
YouTube鏈接:https://youtu.be/z8oBzo0LyKY