食盡神州:廣州牛味盛宴 從牛腩到牛雜再到乾炒牛河
來到廣州,如果不吃牛,似乎就錯過了老廣飲食文化的精髓。從小火慢燉的牛腩撈麵,到煙火氣十足的乾炒牛河,再到牛心肝肺腸肚樣樣齊的牛雜與牛三星,每一口都是歷史與市井生活的交織。這次,我便展開一趟「牛的全餐」之旅,讓味蕾走遍廣州街頭。
第一站:軟嫩入味的牛腩撈麵
來到恆濟麵店,一碗中份的牛腩撈麵揭開序幕。牛腩與牛筋同煮,入口軟嫩又帶筋感,醬香之中帶微甜。麵條則是典型廣州雞蛋麵,滑彈帶脆,口感近似泡麵,與北方手拉麵截然不同。
有趣的是,加上廣州特有的甜醋,味道更顯獨特。其實,廣州自漢代便是海上絲綢之路起點,外商雲集,牛肉飲食文化也因而較早傳入。當年的牛肉屬於富貴人家的享受,如今則成為市民日常的一碗撈麵。
第二站:平民滋味的牛雜蘿蔔湯
下一站,走進牛雜店點上一碗蘿蔔牛雜。金錢肚軟嫩帶脆,牛肚與牛腸皆炆得入味,蘿蔔更是清甜鮮美,湯頭醬香微甜。這一碗僅23元,卻滿載牛的多樣風味。
牛雜在清代開始風行,廣州、重慶、武漢等港口城市幾乎同時出現牛雜小攤,只是調味各異:廣州偏甜,重慶走麻辣火鍋風,武漢則融合南北口味。這些差異,正反映了各地的文化背景。
第三站:鮮甜爽脆的牛三星湯
來到國強粥粉麵,不能錯過牛三星——牛心、牛肝、牛腰齊上陣。鮮脆爽口,配上酸蘿蔔更添清新。心脆而有嚼感,肝滑嫩濃香,腰子則名貴少見,湯頭清甜鮮美,令人欲罷不能。
據說牛三星的興起,不過三四十年歷史。隨著牛雜價格上漲,精明的老廣轉而利用冷門部位,創造出這道新式湯品,成為廣州限定的特色滋味。
第四站:鍋氣十足的乾炒牛河
壓軸當然是乾炒牛河。高溫大火,醬油爆香,牛肉鮮嫩,豆芽爽脆,河粉吸飽油香,鍋氣翻騰的香氣直衝味蕾。這一盤碳水與肉並重的快炒料理,原本只是平民果腹的選擇,如今卻常被譽為「比龍蝦鮑魚更香」。
再加上一勺廣東辣椒醬,辛香刺激,與牛河的油香相得益彰,讓人忍不住一口接一口。這份大排檔名菜,正是廣州煙火氣的縮影。
收尾:一杯涼茶的清爽平衡
吃罷滿滿一桌牛味,再來一杯涼茶解膩清熱。老闆調配的菊泉清潔茶,帶有柑橘與橙皮的清香,清涼卻不苦,正好為這趟「牛的盛宴」畫上輕盈的句號。
結語
從牛腩撈麵到牛雜蘿蔔湯,再到牛三星與乾炒牛河,廣州人把牛的每個部位都發揮得淋漓盡致。無論是慢火細燉的溫潤,還是猛火快炒的豪邁,都讓人見識到廣府飲食的智慧與創意。這,就是廣州的牛味人生。
YouTube專欄名稱:丹牛食
YouTube鏈接:https://youtu.be/3bOkbGMYHg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