金門兩天一夜:從戰地回憶到百年美味的島嶼味覺之旅
金門,一座背負著戰地記憶的海島,如今卻以溫暖的人情與在地美食吸引著旅人。兩天一夜的行程,從清晨的一碗廣東粥開始,到百年貢糖、古早炒泡麵、藥膳雞湯,再到炸鹹粿收尾,每一口都是歷史與風味的交織。
清晨的廣東粥:戰地留下的溫暖
第一餐就在民宿享用「廣東粥」。粥內有肉片、魚丸、肉丸與雞蛋,柴魚味鮮,口感糊糊的,入口便是滿滿的暖意。魚丸鮮味突出,肉丸則帶些澱粉感。這碗粥被稱為「廣東粥」,其實廣東並沒有這種做法,可能是當年外地老兵來到金門後,依據家鄉習慣改良而成。配上一根油條,吸滿粥汁,更添樸實的味道。
軍中回憶:阿嬤70年的炒泡麵
走進村落小店,遇上經營六、七十年的小賣部。阿嬤自六歲起便下廚,如今炒泡麵已成當地名物。簡單的泡麵,加入蛋、香腸、高麗菜與蔬菜,炒得香氣四溢。泡麵的彈脆與調料的鹹香,讓人一口接一口。據說當年軍中伙食單調,士兵嚐到這碗香噴噴的泡麵,覺得比饅頭更美味,便流傳開來。另一道「蛋狗」則是蔥油餅包熱狗與雞蛋,酥脆餅皮搭配蛋香與熱狗鹹味,樸實卻令人回味。
島嶼守護神:風獅爺與戰地遺跡
走在金門街頭,隨處可見鎮煞避邪的「風獅爺」。這是當地特色的信仰象徵,從防風沙、防外敵逐漸演變成守護神明。另一邊則能看到由砲彈鍛造的金門菜刀,從戰火遺物轉化為生活器具,成為特有的島嶼文化符號。
高粱滷肉飯與一條根雞湯
金門特色的高粱滷肉飯,肥瘦相間的肉燥偏甜,米飯因滷汁略顯黏口。雖然未能嘗出明顯的高粱酒香,但整體仍是台式經典的延伸。另一道「一條根雞湯」,雞腿幾乎入口即化,湯頭帶有藥材的鮮香。一條根原是當地常見草本植物,據說能舒筋活血,因此成為金門的藥膳代表。
百年甜點:貢糖的兩種由來
金門必買伴手禮「貢糖」,入口即化,花生香氣四溢。其名有兩種說法:一說是昔日貢品,另一說是因製作時要用錘子「貢貢貢」敲打而得名。另有「豬腳貢糖」,外層裹上麥芽糖,口感更富層次。無論哪種,都是金門的傳統滋味。
古早味炸鹹粿:街頭的煙火氣
路過一家爐火冒煙的小攤,買到一份純米製成的炸鹹粿。外皮香脆,內裡柔嫩,口感近似蘿蔔糕,還帶有胡椒香氣,簡單卻令人驚喜。這樣的街頭小吃,正是金門日常最動人的一面。
結語:歷史與熱情的交織
兩天一夜的金門之旅,吃盡了廣東粥、炒泡麵、滷肉飯、雞湯與百年貢糖。這些看似平凡的小吃,不僅是味覺的享受,更承載了戰地歷史、軍民回憶與在地信仰。金門最動人的,不只是美食,而是那份真摯的熱情。
YouTube專欄名稱:丹牛食
YouTube鏈接:https://youtu.be/vRmRzhzKR28