四天三夜遊河內:米粉、雞蛋咖啡與下龍灣的奇景

越南河內,既有歷史沉澱的文化古跡,也有法國殖民時期留下的痕跡,更有令人食指大動的街頭美食。這趟四天三夜之旅,從牛肉河粉到雞蛋咖啡,從火車街到下龍灣,讓人看見一個充滿煙火氣卻又不失浪漫的河內。

牛肉河粉:簡單卻鮮美的第一口

抵達河內後的第一餐,當然是牛肉河粉。大碗的湯頭清澈卻充滿牛骨的鮮味,肉片既有半熟的嫩滑,也有帶筋的嚼感。河粉本身滑彈,入口順暢。相比南方河粉的多樣配料,河內的河粉更為樸素,但其實背後卻蘊含歷史——米粉源自中國,牛肉與清湯則是法國殖民時期傳來,成就了如今的中法越融合。

雞蛋咖啡:甜滑綿密的「黑暗料理」驚喜

接下來是必試的河內雞蛋咖啡。表面看似奶泡,其實是雞蛋與煉乳打發而成。入口綿密香甜,帶有焦糖與咖啡的微苦餘韻,冰飲清爽,熱飲更能突出咖啡香。這是越南人因應本地咖啡豆苦澀(Robusta品種)而創造的智慧,既是飲品,也像是甜品。

烤肉米線與法式三明治:街頭的日常滋味

烤肉米線一上桌,湯底以魚露為基調,混合炭火烤肉的香氣,米線帶著微酸,與春捲搭配更添口感。這比牛肉粉更早出現,屬於地道的北越風味。
而另一道經典就是Banh Mi——越南法式三明治。源自法國長棍,但麵包中加入米粉,使口感更為蓬鬆酥脆。內裡抹上肉醬、夾入燒肉、香菜與黃瓜,簡單卻令人滿足。

火車街與老城區:驚險與懷舊並存

河內著名的「火車街」,咖啡座椅就貼著鐵軌而設,火車駛來時要急忙收桌,既危險又刺激。
老城區則是「36行街」,昔日手工藝行會的聚集地,如今販售手工紀念品,亦是旅客流連的好去處。途中還能見到法國殖民時期興建的河內大教堂,見證了宗教與飲食一同留下的影響。

下龍灣:海上桂林的奇景

走出市區,搭船前往下龍灣。奇特的喀斯特地貌從海面聳立,傳說是龍降落而成。登高遠眺,滿目青山碧海;泛舟入洞,驚喜連連。雖然遊客眾多,但夕陽下的景色仍讓人屏息。這裡是越南的世界自然遺產,與中國桂林相比,多了海上的浩瀚與浪漫。

河內風味延伸:螺螄粉與糯米飯

晚餐時嚐到越南式螺螄粉,用的是法國傳來的Escargot(食用蝸牛),湯頭酸鮮,米粉Q彈,與柳州螺螄粉完全不同。
街邊的糯米飯則令人驚喜,配上滷五花肉與油蔥酥,飽滿香彈,與廣西南寧的糯米飯如出一轍,顯見兩地飲食文化一脈相承。

結語:中法越交織的河內味道

這四天三夜,吃過十碗河粉、喝過綿密雞蛋咖啡,也在火車街體驗驚險,在下龍灣感受壯麗。河內的飲食,既有中華根基,也融合了法國殖民時代的痕跡,最後又演化出獨屬越南的風格。這份煙火氣與歷史感,正是河內最迷人的地方。

YouTube專欄名稱:丹牛食
YouTube鏈接:https://youtu.be/iFKYYdLYQXM

返回網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