太原館子巡禮:從第一名過油肉到魚子醬小米,山西滋味盡現
太原不僅有早市的煙火氣,更有館子裡的硬菜招牌。這一次,我們從號稱山西第一名菜的「過油肉」,到酸甜脆口的糖醋丸子,再嚐試魚子醬口感的炒小米、豆腐丸子與分久土豆,最後以沙棘與醋冰淇淋收尾,體驗一場豐盛的山西飲食文化。
山西第一名菜:過油肉
在倉儀小館,首先上桌的就是被譽為山西第一名菜的過油肉。薄切的里脊肉,經過油炸後軟嫩不柴,帶著淡淡的醋香與蔥香,搭配木耳與筍,口感層次豐富。這道菜雖然源流眾說紛紜,但真正能發揚光大的,正是憑藉晉商的傳播,走遍天下,名聲遠揚。
經典糖醋丸子:酸甜平衡
緊隨其後的是糖醋丸子。丸子鮮香多汁,糖醋汁甜而不膩,尾韻帶一絲酸香,十分開胃。丸子在山西餐桌上非常常見,既便於保存,又能在物資匱乏時混合麵粉增添飽足感。山西的糖醋汁更是百搭,從魚到雞,都能因這一味而出彩。
打卤面:山西人心中的主食
來到山西,自然少不了一碗筋道的手擀打卤面。面條彈牙,卤香濃郁,其中帶有一絲海米的鮮味,格外特別。加上一勺高粱釀造的山西陳醋,穀香濃郁,酸香與麵條完美融合,讓人食慾大開。
晉商故事:貿易與金融的輝煌
用餐間隙,順道走進晉商博物館,回顧明代晉商的崛起。他們憑藉替皇帝運糧草起家,隨後掌握茶葉貿易,商路遠達歐亞大陸。鼎盛時期,票號金融更是風生水起,富可敵國。雖然最終因抗拒鐵路與外資銀行而逐漸衰落,但晉商的歷史,仍舊在太原留下濃重一筆。
魚子醬小米與黃米糕:粗糧的細膩演繹
在晉商私房菜館,最驚艷的莫過於「魚子醬小米」。經過浸泡、蒸煮、冷凍與再加熱,小米的口感竟如魚子般飽滿彈滑,帶著葱香與油香,充滿穀物滿足感。另一道黃米涼糕,黃米與糯米層層相疊,上覆酸甜山楂,既嚼勁十足,又甜潤清爽,讓人回味無窮。
豆腐丸子與分久土豆:別出心裁的素菜
武台山的豆腐丸子,將老豆腐碾碎後重塑,入口爆香,滋味濃郁。分久土豆則外脆內綿,帶著黃酒與玫瑰的香氣,甚至還有黃油的濃郁。看似家常的素菜,卻因精心處理而脫胎換骨,成為整桌菜裡的亮點。
糖醋小黃魚:經典再現
餐桌上還有糖醋小黃魚,以黃魚代替黃河鯉魚,外皮酥脆,糖醋汁調和均勻,酸甜交織。這是黃河流域餐桌上的經典滋味,與太原館子的細膩手法相結合,顯得格外討喜。
沙棘與醋冰淇淋:酸爽收尾
最後,以一球冰淇淋作結。沙棘口味酸爽清新,像橙子與檸檬的融合;而醋冰淇淋則帶來熟悉的醋香與微微刺激,別具山西特色。這一酸一甜,正好為這場豐盛的饗宴劃下句號。
結語:粗糧細作,滋味無窮
從館子裡的過油肉、糖醋丸子,到創意演繹的小米與土豆,太原的飲食不僅展現了山西的厚重歷史,也透出晉商文化的底蘊。即使是粗糧,只要細心製作,也能呈現出細膩動人的風味。這一餐,既有歷史故事的餘韻,也有味蕾的驚喜。
YouTube專欄名稱:丹牛食
YouTube鏈接:https://youtu.be/Q2XUVCcLZQM