謝爾·西爾弗斯坦:用童心告訴孩子「一切皆有可能」
在美國文學界,謝爾·西爾弗斯坦(Shel Silverstein)是一位極具特色的創作者。他不但是詩人、作家、插畫家,還是作曲人。他的作品看似寫給孩子,卻往往能直擊成年人的心靈。他的詩歌既簡單純真,又充滿想像力與哲理,讓一代又一代的讀者在歡笑與思索中成長。
一首給孩子,也給大人的詩
他最膾炙人口的詩句之一就是:
「孩子,聽聽不應該的話,聽聽不要的話。聽聽不應該做的事,聽聽不可能的事,聽聽不會的事。聽聽永遠不會有的事,然後靠近我聽聽……孩子,任何事都可能發生。任何事都可能成真。」
這段話像是一首溫柔的叮嚀,提醒孩子們:即使世界充滿規則與限制,不要忘記夢想的力量。所有「不可能」,都有被推翻的那一天。
童心就是最偉大的創造力
謝爾·西爾弗斯坦的詩與繪本作品,如《愛心樹》(The Giving Tree)、《人行道的盡頭》(Where the Sidewalk Ends),都展現了他獨特的筆觸。他把孩子的純真好奇和成人的深刻反思融合起來,用最簡單的語言說出最深邃的真理。
他的訊息很清楚:童心不是幼稚,而是一種看見無限可能的眼光。
留給香港讀者的啟發
在壓力重重的都市生活裡,謝爾·西爾弗斯坦的文字就像一股清泉,提醒我們別被「不可以」、「不可能」困住。對小朋友來說,他是鼓勵想像的導師;對大人來說,他是提醒我們「別忘了心中的小孩」的哲人。
或許在下一次感到困惑的時候,不妨記住他那句話:Anything can happen. Anything can be. —— 任何事都可能發生,任何夢想都可能成真。
要不要我幫你把這篇文章改成 更貼近香港年輕讀者 的版本,用本地語氣去重寫,例如「聽得多唔可以、唔應該,但其實世界充滿可能」?
專欄: 語時設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