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曹仁超:股壇「財經哲人」的智慧傳承】
在香港的投資界,如果要說有一位既接地氣又具遠見的股評人,曹仁超(原名曹志明)絕對是當中的代表人物。自 1970 年代開始,他憑藉敏銳的觸覺和獨特的語言風格,成為無數股民的「明燈」。他生前以《信報》專欄《投資者日記》聞名,不單解讀市場走勢,更以一句句簡潔有力的金句,把複雜的金融智慧變成人人都聽得懂的生活哲理。
風趣背後的深層智慧
曹仁超常被形容為「風趣而犀利」。他的分析並非僅僅停留在數據層面,而是放眼大勢,着重時代與趨勢的力量。他經常提醒投資者:「有智慧不如趁勢」,這句話簡單卻切中要害,告訴我們再聰明的人,如果逆勢而行,終究會事倍功半。
他也敢於直言投資的陷阱,例如:「對一間上市公司嘅最大詛咒係全部分析員一致睇好」,正好道破了「羊群效應」的危險;而「有懷疑,揸現金」則道出投資最根本的保命之道。
金句成經典,人生皆啟示
曹sir的「十大金句」如今仍在投資圈流傳。從「八成投資者有膽蝕錢冇膽賺錢」到「牛可賺錢,熊可賺錢,只有豬被人宰割」,這些語錄不僅僅是股市智慧,更是人生態度的寫照。
對年輕人,他也有中肯提醒:「三十歲前靠打工,三十歲後要學搵錢,更叻嘅人四十歲以後搵人同你搵錢」。這不只是財富之道,更是職場規劃的啟示。至於「不要讓500呎綁住你的青春」,更反映他對香港樓市迷思的批判——不要為了置業而犧牲人生的選擇與自由。
留給香港人的啟發
曹仁超的一生,見證了香港股市的起落,也留下了跨越時代的智慧。他並非單純的財經評論員,更像是一位以市場為舞台的「哲學家」。他的金句提醒我們:投資不是一場短跑,而是一場長遠的思考與判斷。
今天重讀曹sir的語錄,不單是回味一代股評人的風采,更是提醒我們在投資與人生中,如何在風雲變幻的世界裡,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。
專欄: hk01 財經快訊