安德烈.紀德(André Gide):真實比虛偽更值得珍惜
安德烈.紀德(André Gide)是 20 世紀最具影響力的法國作家之一,並於 1947 年獲得諾貝爾文學獎。他的作品充滿對人性的探索與道德的反思,尤其關注「真實自我」與「社會規範」之間的衝突。紀德的文字常常鼓勵人們勇敢做自己,即使因此遭到誤解或批評。
做真實的自己
紀德的名言:
「寧可讓人討厭真實的你,也好過讓別人愛上虛偽的自己。」
(It is better to be hated for what you are than to be loved for what you are not.)
這句話深刻揭示了「真實」的重要性。很多人為了迎合社會或他人期待,選擇隱藏甚至扭曲自己。但紀德提醒我們,若要獲得真正的自由與幸福,就必須勇敢做回自己。被人討厭可能痛苦,但若是靠偽裝換來的「愛」,最終只會讓人失去真實的價值與自尊。
文學與人生的勇氣
紀德的一生充滿掙扎與自我探索。他的著作如《背德者》(The Immoralist)、《田園交響曲》(La Symphonie Pastorale),都涉及人性、道德與真實自我的掙扎。他的勇氣不僅體現在文字,也體現在他選擇忠於自我、挑戰當時保守社會價值觀的生活方式上。
給香港讀者的啟示
在香港這個講求效率與標籤的社會,許多人容易陷入「被期待的人生」——要讀好書、找穩工、符合社會眼光。紀德的話提醒我們:人生最重要的課題不是迎合,而是誠實面對自我。
真實不一定受歡迎,但至少你能在這條路上活得自在。因為最珍貴的價值,不在於多少人喜歡你,而在於你有沒有忠於自己。
來源:https://www.managertoday.com.tw/articles/view/53890
專欄:經理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