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何睡眠才是真正的長生秘方?——揭開《我們為什麼要睡覺》的科學真相
睡眠,看似最普通不過的日常,其實是人類健康最強大的守護者。哈佛神經科學教授馬修·沃克在暢銷書《我們為什麼要睡覺》中,用20多年的研究告訴我們:睡眠不僅是休息,更是延年益壽的「秘方」。從免疫力到大腦功能,從心血管健康到情緒管理,睡眠都扮演着無可取代的角色。
睡眠的神奇力量
沃克教授指出,充足的睡眠能改善記憶力、保持專注、提升免疫力,甚至能預防癌症和老年癡呆。他強調,睡眠不足不只是「第二天很累」那麼簡單,而是會帶來智力下降、心理障礙、心臟病和中風等嚴重風險。
他用實驗證明:
· 只要一晚少於5小時,免疫細胞即減少70%,大幅提高患癌風險。
· 每晚少於6小時的中年人,心梗與腦梗機率比正常睡眠者高出200%。
· 長期缺覺者更容易記憶衰退、情緒不穩,甚至影響生殖功能。
換句話說,睡眠才是真正勝過補品、運動的「青春藥方」。
深度睡眠與做夢:缺一不可
睡眠分為 NREM深度睡眠 與 REM做夢睡眠,兩者相互交替,構成完整的睡眠結構。
· 深度睡眠:修復身體、提升免疫力,幫助鞏固記憶。
· 做夢睡眠:整合情緒,提升創造力,甚至抹平痛苦經歷。
不少人以為「只有深度睡眠才重要」,其實兩者都是健康不可或缺的基石。
睡眠不足的代價
書中揭示的例子觸目驚心:
· 前英國首相撒切爾夫人和美國前總統里根,均自豪於每天僅睡4小時,結果最終都罹患老年癡呆。
· 實驗顯示,連續19小時不睡覺的人,精神狀態與醉酒無異,這也是不少國家審訊中常用的「不讓睡」手法。
· 男性若長期睡眠不足,睾丸會縮小,睾固酮水平下降,女性則可能出現不孕或流產問題。
這些研究都在提醒我們:忽視睡眠,就是慢性自毀。
影響睡眠的兩大關鍵
1. 生理時鐘(晝夜節律):每個人天生有屬於自己的節奏,有人早睡早起,有人則是「夜貓子」。這由基因決定。
2. 睡眠壓力:由「腺苷」在腦內積累產生,清醒時間越長,睡眠壓力越大,唯一的釋放方式就是睡覺。咖啡因、酒精等外來因素則會干擾這個自然過程。
理解這兩大機制,才能找回適合自己的睡眠節奏。
12條科學睡眠建議
馬修·沃克在書末總結出12條「睡眠守則」,幫助現代人改善失眠:
1. 固定睡眠時間:每天同一時間睡覺與起床。
2. 適度運動:每天30分鐘,但避免睡前過晚運動。
3. 減少咖啡因與尼古丁:尤其是下午後避免。
4. 避免酒精助眠:它會破壞深度睡眠。
5. 晚間少吃少喝:避免頻繁起夜。
6. 注意藥物影響:某些藥物會干擾睡眠。
7. 午後避免長時間午睡。
8. 睡前放鬆:閱讀或聽音樂代替滑手機。
9. 睡前熱水澡:體溫下降有助入睡。
10. 營造良好睡眠環境:安靜、黑暗、涼爽,遠離電子產品。
11. 多接觸陽光:幫助調整生理時鐘。
12. 避免清醒時久躺床上:20分鐘未能入睡就起來做些輕鬆的事。
總結
睡眠不是浪費時間,而是大自然賜予我們最珍貴的健康資源。它能修復身體、強化大腦,讓我們更聰明、更快樂、更健康。馬修·沃克用科學告訴我們:「要讓身心回到最佳狀態,唯一的方法就是睡覺。」
與其熬夜刷手機,不如早點上床,因為今晚的好眠,或許就是你一生最值得的投資。
Youtube來源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vlgJK_k7uQM
Youtube專欄:天天讀書會 DailyReadi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