窮查理寶典:查理·芒格的11個投資與人生智慧

投資界的傳奇人物,除了巴菲特之外,另一個名字同樣熠熠生輝——查理·芒格。作為巴菲特的黃金拍檔,他在過去半個世紀與巴菲特聯手打造了投資神話,令伯克希爾成為世上最令人矚目的投資公司。《窮查理寶典》一書,完整呈現了芒格跨越二十年的思想精華。從多元思維模型到人生智慧,從復利效應到跨學科學習,他的見解影響了一代又一代投資人與思考者

復利效應:時間的奇

愛因斯坦稱復利是「世界第八大奇蹟」,芒格和巴菲特的成功正是這種力量的最佳印證。真正的智者不追求一夜暴富,而是靠持續積累,跨越「臨界點」後滾雪球般快速增長。
這種效應不僅適用於財富,也能運用於知識、健康甚至人際關係。每天多讀幾頁書、每天堅持鍛煉,長年累月後將帶來質變;反之,壞習慣的累積則可能讓人生徹底崩塌

逆向思維:避開人生毒

芒格在哈佛的經典演講中,列出了讓人生陷入痛苦的四大「毒藥」

1. 反覆無常,對所做之事缺乏專注

2. 只從自身經驗中學習,不借鑑他人成功或失敗的教訓

3. 在挫折面前一蹶不振

4. 忽視逆向思考的力量

他以愛因斯坦、牛頓、達爾文為例,指出許多重大突破正源自於逆向思維。芒格本人也因善於分析人類失敗案例,總結出「檢查清單」,幫助自己和伯克希爾避開了無數陷阱

多元思維模型:站在巨人肩膀上的智

「手裡只有鐵鎚的人,看什麼都像釘子。」芒格警示大多數人僅依賴單一學科的思維模式,容易產生偏差。他主張跨學科學習,把心理學、數學、工程學、生物學、歷史、經濟學等重要理論融會貫通,形成「普世智慧」。
這種思維框架讓他能透視企業本質,甚至在2000年前就預見到2008年金融海嘯的潛在危機

能力圈:專注於所

芒格強調「只在自己的能力圈內行動」。即使才智過人,他仍不碰自己不熟悉的高科技股。他比喻為「耐心等待一記好球」——就像棒球名將泰德·威廉斯,寧可錯過,也不隨便揮棒。投資亦然,寧可長期等待,也要在最佳時機集中火力

學習機器:不斷進步的秘

芒格說:「我這輩子遇到的聰明人,沒有一個不每天閱讀的。」他和巴菲特都是徹底的「學習機器」,每天進步一點點,交給時間,人生便進入正循環。即便在失去摯愛和視力受損後,芒格依然保持學習熱情,最終奇蹟般恢復視力,重返書海

人性洞察:回饋機制與人際關

芒格對人性的洞察極深。他引用心理學大師西奧迪尼的實驗,揭示了「回饋機制」——人傾向於以德報德,以牙還牙。這種心理在商業談判、人際交往乃至歷史人物如范德比爾特的復仇故事中,都發揮了巨大作用。芒格提醒人們:要善用人性,但更要警惕被人性操縱

總結:每天進步一點

查理·芒格用一生詮釋了智慧與理性的價值。他告訴我們,成功並不在於天分的高低,而在於是否能持續學習、跨學科思考、專注於能力圈內,並在機會來臨時果斷出擊。他的核心信念是:每天比昨天進步一點點,把其餘的交給時間。
對香港人來說,這些智慧不僅適用於投資市場,更是應對人生起伏、建立長遠競爭力的重要指南

 

Youtube來源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g8shEHZgIB4

Youtube專欄:天天讀書會 DailyReading

 

返回網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