溝通是門藝術:成為人際高手的10個關鍵技巧
在職場與生活裡,很多困局其實不是「能力不夠」,而是「溝通走樣」。好消息是:溝通不是天賦,而是可以刻意練習的技藝。以下依《溝通的藝術》的核心觀點,整理成10個可即用的技巧,配合香港日常場景與話術範本,幫你在維繫關係的同時,也更有效地達成目標。
1)先釐清目標:這次溝通,為了什麼?
在開口前先想清楚兩件事:
· 我想達成的實際結果是什麼?(資訊一致、擬定方案、爭取資源…)
· 我想維持或增進這段關係嗎?
若兩者衝突,優先確保關係不受損,再用迭代的方式推進議題。
小範本(對上司提出不同意見):
「我認同A方向的時程要求,也想補充一個風險點和備選方案,確保準時交付。」
2)認識自我與「印象管理」
你在不同情境有不同身份(同事/朋友/子女)。高手不說假話,但會選擇最合適的一面呈現。
做法:寫下3個你的核心標籤(如「可靠」「守時」「能協調」),溝通時用行動與語言持續釋放這些訊號。
3)自我袒露要「對人、對時、對量」
適度分享真實想法能拉近距離,但要評估:關係親疏、場合私密度、風險與互惠。
小範本(同事關係升溫):
「老實說,上次提案被否時我有點氣餒,但我想聽聽你怎樣調整心態。」
4)表達情緒,用「多線敘事」
單一情緒最易誤傷他人;把混雜情緒都說清楚。
範本(家人晚歸):
「你平安回來我很放心,同時也擔心和生氣——下次請你報個平安,讓我不用胡思亂想。」
5)語言升級:少用「你怎樣怎樣」,多用「我—事實—影響—請求」
把推論與事實分開,避免定性攻擊。
範本(跨部門協作):
「(事實)上週兩次會前資料沒收到,(影響)我方無法準備問答,會上顯得混亂。(請求)能否固定在會前24小時共享?」
6)非語言溝通:眼神、聲調、節奏同樣是訊息
· 眼神穩定、身體前傾=關注;
· 語速稍慢、停頓到位=更易被理解;
· 場域佈置也會說話(會議前把座位擺成圓桌=合作、不是對峙)。
7)高效傾聽:「少講+抓重點+回聲」
傾聽不是等對方停頓,而是驗證理解。
三步驟:
1. 讓他把話講完;
2. 用一句話轉述重點;
3. 追問「還有呢?」釐清需求的層級。
範本:
「我聽到兩點:時程緊、資源不夠。若只解一件,你想先解哪一個?」
8)經營關係的日常「三支柱」
· 保持連結:4–8週一次有價值觸點(資料、提醒、誇讚具體行為)。
· 回應需求:用情感/資訊/工具性三類支持對應情境。
· 處理張力:在「自主↔聯繫」「公開↔隱私」「穩定↔新鮮」之間動態調校。
9)營造正向溝通氣氛:多給「肯定訊息」
少用含糊與敷衍(「睇住先」「到時再講」),多給三種肯定:
· 重視(眼神、點頭、準時回覆);
· 承認(理解其感受與努力);
· 讚同(明確支持其觀點或部分內容)。
降低對方防衛的三招:描述不評價/問題導向/直說目的。
10)處理衝突:五種策略,優先合作,靈活切換
五種典型策略:逃避、遷就、競爭、妥協、合作。
合作步驟(簡版):
1. 定義共同目標;
2. 各自列「必須有/可以讓」;
3. 找到「雙贏交集」,定試行期再評估。
範本(夫妻理財):
「我們共同目標是穩定儲蓄同時保留彈性;我需要有每月固定儲蓄,你需要有興趣預算;不如設『基本儲蓄+小額自由金』,三個月後再檢視?」
實戰話術速查(香港場景)
· 對上管理:
「為確保準時上線,我建議把B功能延到第二版,這樣風險可降至可控區間,你看可否行得通?」
· 橫向協作:
「為避免重工,我做了個一頁圖,對重點與依賴關係做了標註,可否一起過目10分鐘?」
· 給予否定但保關係:
「我明白你的擔憂,也同意風險存在;不過以目前資源,方案A更可執行。不如先用A落地,同步收集數據為B鋪路?」
總結
溝通的成敗,往往決定了關係與結果的走向。把握「目標清楚、情緒可控、語言精準、傾聽到位、氣氛正向」這五大原則,再配合情境化話術與可操作流程,你就能在不犧牲關係的前提下,提高影響力與執行力。從下一次會議開始,先用「我—事實—影響—請求」開場,再用「回聲式傾聽」收束,你會很快感到對話品質的提升。
Youtube來源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8f3t5pBCgpw
Youtube專欄:天天讀書會 DailyReadi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