達愛的正確方式:搞懂「五種愛的語言」,讓感情長期保鮮
愛情走入日常後,為何容易變得無聲無息?多半不是不愛了,而是你們在「講不同語言」。蓋瑞・查普曼提出的「五種愛的語言」,指出每個人的愛情接收器各有不同——你用自己的語言說愛,對方卻未必「聽得懂」。以下逐一拆解五種語言、辨識方法與香港情境下的實操做法,幫你把愛說到對方心坎。
一、肯定的言詞:一句說話,勝過千軍萬馬
重點:用正向、具體的語句傳達欣賞與鼓勵。
怎麼做
· 說具體:「你今日面試的提問好有層次」,比「你好叻」更有效。
· 公開稱讚:在朋友或父母面前說對方好,放大影響力。
· 用「我訊息」而非批評:「我其實會因你一句『辛苦你』而充滿動力」,取代「你從來唔識體諒」。
香港情境
· 下班返到家:「見你仲等我食飯,多謝你,呢份心意我好受落。」
二、精心時刻:專注力就是最高級的陪伴
重點:高品質、零分心的相處時間,而非同處一室各自刷手機。
怎麼做
· 每週一次「手機面朝下」的約會,15–60分鐘也好。
· 同理傾聽四步:聽—澄清—共感—再問,而不是急着給解決方案。
· 日常微約會:早餐兩個人10分鐘純聊天;晚飯後散步一圈。
香港情境
· 擠地鐵也能成約會:一程車只聊天、不滑手機,互問「今日最開心/最攰的一刻」。
三、接受禮物:被惦記的感覺,比價格更動人
重點:禮物象徵「我把你放在心上」,心意與理解比貴重更重要。
怎麼做
· 建立「心願清單」互相共享(書、手作、演唱會、體驗券)。
· 避免「功能性暗示」:逢節日送廚房電器易踩雷。
· 微禮物更常態:便利店的一枝你愛的咖啡、街市買的當季花。
香港情境
· 在忙碌週中,放一張小卡寫「記得食午飯,今晚一齊睇劇」。
四、服務的行動:替對方分擔,就是最實在的愛
重點:主動做事減輕對方負擔;態度比技術更重要。
怎麼做
· 列出「三件最加分的家務/瑣事」清單,輪流主責。
· 從不情不願→到心甘情願:做事時不抱怨、不打分。
· 重大時段護航:加班週、考試季、陪家人覆診等主動頂上。
香港情境
· 預約好政府門診、幫手續差餉水電網上繳費,打一通「已搞掂」的電話。
五、身體接觸:關係的快速充電器
重點:合意、日常化的觸碰能迅速傳遞安全感。
怎麼做
· 早晚一個擁抱、出門前的親吻、看劇時自然牽手。
· 情緒沸點先抱後談:先安撫再溝通事理。
· 尊重界線:在對方舒服的節奏下建立觸碰儀式。
香港情境
· 在人多擁擠的街頭輕握對方手腕過馬路,那一秒的被照顧感最真。
如何找出你們的主要愛語:三招快速辨識
1. 反向檢測:什麼最令你受傷?被忽視說話=你可能重視「肯定言詞」;加班無人分擔=「服務行動」更重要。
2. **你最常開口要求的,是什麼?**常說「陪下我」=精心時刻;常說「講句好聽嘢」=肯定言詞。
3. **你最常用哪種方式去愛?**你總愛送手信=禮物型;你動不動就想抱抱=身體接觸型。
愛語不對稱時的兩個選擇
· 先承認對方在用他的語言愛我:接住好意,情緒就不再對立。
· 主動教會對方怎麼愛你:用具體句型示範——
o 「如果你回家同我講句『辛苦你』,我會好有力量。」
o 「我生日最想要嘅禮物其實係一個半日按摩+你陪我行海旁。」
一週行動計劃(可直接照抄)
· 週一(肯定言詞):發一則30字內的真誠表揚訊息。
· 週二(服務行動):替對方處理一件待辦(網上繳費/遞文件)。
· 週三(精心時刻):晚飯後散步15分鐘,只聊天不看手機。
· 週四(身體接觸):主動擁抱20秒,睡前牽手聊天。
· 週五(禮物):帶回一樣小驚喜(書、甜點、電影票)。
· 週末:互做「愛語測試」與心願清單,安排下週的保鮮行動。
常見踩雷與修正
· 只用自己的語言愛人 → 先問清對方的主語言。
· 把「建設性批評」當愛 → 改用「我訊息」表達需要。
· 以為「昂貴=浪漫」 → 用心意與理解取代價格戰。
· 情緒上頭才溝通 → 先觸碰安撫,再談問題。
總結
愛會降溫,往往不是不愛,而是「語言不通」。認識並練習五種愛的語言——肯定的言詞、精心時刻、接受禮物、服務的行動、身體接觸——把對方「聽得懂」的那一種變成你的習慣動作。當你們都願意用彼此的語言說愛,日常就會不斷被看見、被理解、被珍惜,關係也就能長期保鮮。
Youtube來源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Wk9odL3UGvc
Youtube專欄:天天讀書會 DailyReadi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