人性的本質是什麼?從《人性的弱點》學做高情商的人際關係高手

1930年代美國經濟大蕭條,無數人捱餓失業,卻仍願意買票聽一位演說家——戴爾・卡耐基。為什麼?因為他教的,不是書本知識,而是每個人每天都用得着的「與人相處之道」。今天,這套方法仍然適用於香港的職場與生活:少一分硬拗,多一分情商,事情往往更順利

為何「卡耐基現象」歷久不

卡耐基的核心觀點很簡單:人性有其弱點,與其對抗,不如理解、接納、善用。芝大調研早已指出,成就往往取決於「與人合作與影響他人」的能力,而非單靠學校知識。從洛克菲勒到巴菲特,許多名人都受過卡耐基訓練,因為它能把抽象的人性,化成可操作的行為指南

洞察一:人很難自我檢討,批評只會起反效

卡耐基以「雙槍暴徒」為例:即使罪大惡極,當事人仍覺得自己有理。既然如此,日常相處時直插對方心口的批評,多半只會喚起自尊心防衛。要點不是「不指出問題」,而是先保護對方的體面,再一起面向事實。說話方式如:「你說的跟我本來理解的不一樣,不如我們一齊核對資料?」讓人願意跟你同一陣線

洞察二:想影響他人,先找出他想要什

「釣魚要用魚愛吃的餌。」說服別人時,從對方的渴求出發,比強調自己的需要有效得多。無論客戶、同事、家人,最上心的永遠是「他自己」。職場上提案,不妨先回答對方心中的三個問題:對我有何好處?風險如何控?我何時見到成果

洞察三:讓對方說「是」,勝過逼他說「好吧

一旦人說了「不」,自尊會推動他守住立場。高手會設計一串讓人連續點頭的小問題,由共識帶路,最後自然抵達結論。銀行櫃位說明聯絡資料、內部跨部門協調、家長會議說明校務——先累積幾個「是」,比硬碰硬有效得多

洞察四:給足面子,力量比北風還

北風與太陽的寓言提醒我們:越「吹」越緊,越「暖」越願意打開。恰到好處的讚賞能激活人心中的「重要感」。工地清潔、團隊遵守流程、孩子改掉毛病,往往不是靠責罵,而是用具體行為去肯定:看到、欣賞、期待。留意一個細節:把「但是」換成「而且」,在肯定之後延伸期待,訊息更容易被接收

技巧錦囊:把心理動力用在對的

· 具體讚賞:描述行為與影響(「你昨晚把文件結構整理清晰,早會10分鐘就搞掂。」)

· 對方語境:提案先對應KPI/痛點,再談你的方法

· 台階與體面:給選項而非命令;把功勞分出去,把責任收回來

· 職銜與角色:賦予明確責任與頭銜,能迅速提升投入感與標準

· 語言微調:「不如我們試試」「你覺得哪個更合適?」——由你說、變成他選

把人際智慧用在家庭:比事業更要

卡耐基在書末提醒:就幸福感而言,家庭往往比事業更關鍵。他提出七條簡明原則:別嘮叨、別想改造對方、少指責、多欣賞、重細節、保禮貌、重視親密關係。把職場上的尊重、傾聽與正向反饋,帶回家,同樣奏效

給香港讀者的行動清單(明天就能用

· 早會前:把批評改為「事實+影響+請教」

· 寫電郵:主旨用對方語言(KPI/成本/風險),正文前三句回答「對你有何益」

· 會議開場:先列三點共識,讓對方先說三個「是」

· 讚賞落地:當場點名肯定具體行為,公開而不浮誇

· 衝突收尾:給台階與選項:「我可能理解錯,不如有A/B兩個做法,你覺得邊個更可行?

· 家中實踐:把「但是」換成「而且」,把責備換成具體請求與感謝

《人性的弱點》並不是教你操控他人,而是教你尊重人性:給面子、懂需要、會傾聽、善讚賞。當你讓別人感覺重要、被理解,合作就變得容易,影響力也自然提升。無論在中環的會議室,還是在家中的餐桌,這些原則都立刻可用;把它們變成習慣,你就會是那個讓事成的人

 

Youtube來源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gsR-fjax2as

Youtube專欄:天天讀書會 DailyReading

 

返回網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