有錢人和你想得不一樣:從「財富藍圖」開始,改玩真正的富人思維

在香港,日日加班、人工跑輸通脹、樓價高企——很多人越努力越焦慮。問題往往不在「不夠拼」,而在於腦內那張看不見的「財富藍圖」。哈維.艾克的觀點很直白:先換腦袋,再換口袋。以下把書中精髓,化成可落地的富人思維與做法

什麼是「財富藍圖」

你的金錢結果=想法感受行動的連鎖。
若腦內預設是「有錢人都不善良」「錢很髒」,你自然抗拒賺錢機會、快錢即花光。要改結果,先改「預設」

三大預設的源

· 語言:從小聽「錢是萬惡之源」「我們買不起」

· 模仿:父母的理財(亂投資/月光/負債)成了你無意識的複製品

· 特殊事件:一次「缺錢」的創傷,讓你對錢產生偏見

三步拆彈:察覺 理解其如何影響你 劃清界線(那只是過去學來的反應,現在換設定)

富人 vs 窮人:三個關鍵腦回

1|「我創造人生」vs.「人生發生在我身上

富人主動承擔:少抱怨、少合理化、多負責。
實操:每天寫下「我能做的三件事」,而非「外界三個不公平」

2|專注機會 vs. 專注障

同一半樽水,窮人見缺,富人見可能。
實操:評估風險可控的前提下,先做小實驗(MVP)而非先否定——例如開一堂付費小班、試賣10件產品,再決定是否放大

3|一份時間賣多份 vs. 以時間換

富人靠結果與系統賺錢(事業利潤、投資回報、內容版稅),不是只賣8小時。
實操(香港場景):把你的專業做成網課/模板/顧問包;寫電子書放平台;把工作流程標準化,授權他人執行

富人最簡單、卻最有效的「六帳戶」法(可用任何銀行+轉數快

· 財務自由帳(10%:永不動本金,只取被動現金流(如股息、債息、REITs派息)

· 玩樂帳(10%:每月必花光,讓大腦把「理財=有趣」綁定,減報復性消費

· 長期儲蓄帳(10%:為大額開支(置業首期、進修、旅學)存錢

· 教育帳(10%:買書、報課、考證,升級你的賺錢能力

· 日常需求帳(50%:房租、交通、飲食、保險

· 付出帳(10%:送禮/慈善,練習富足心態與良好人際循環

連「小錢」也管不好,宇宙不會給你「大錢」。從任何數字開始,重點是比例與紀律

把時間「放大」:一份時間賣多份的四

1. 內容乘數:把講義變網課/短影片;一次製作,多次售賣

2. 服務打包:由時薪方案價(例如「品牌起步包」),按結果收費

3. 資產化:把自己用的表格、SOP、模板產品化

4. 資金槓桿(審慎):定投低費用ETFiBond/銀色債券、優質REITs,用現金流再投現金流

把注意力從「窮腦袋」轉到「富腦袋」的日常練

· 「不抱怨」挑戰21天不抱怨,改寫大腦注意力

· 機會筆記:每天列出三個可行的小機會,至少行動一個

· 費曼筆記:把新學的金錢概念,用白話寫給「15歲的自己」,逼自己真正弄懂

· 月度檢討:六帳戶結餘、被動收入額、可擴大的項目各一

香港人的落地清單(示例

· 開「財務自由帳」後,從每月$1,000定投2800/2828/道指ETF其中一隻起步

· 把你的專業(Excel自動化/韓語/UI設計)製作成3小時微課,先在IG/小紅書測試報名連結

· 把日常工作流程寫成SOP委外重複性任務(設計、剪片)給freelancer,釋放高價值時間

· 每月教育帳$500–$1,000固定投入:一門課+兩本書

賺不到錢,往往不是因為不夠努力,而是用了錯的藍圖。改語言與信念、專注機會、把時間資產化,再用「六帳戶」把行為固定下來。當你由「被動受害者」切換成「主動創造者」,錢不一定立刻變多,但可複製的好結果會越來越多,這就是富人思維真正的複利

 

Youtube來源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kKzlEDDfjvk

Youtube專欄:天天讀書會 DailyReading

 

返回網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