瑞.達利歐(Ray Dalio):把錯誤變資產的「原則派」投資人

提到對沖基金,橋水基金(Bridgewater Associates)幾乎等於「業界天花板」——管理規模曾逾千六億美元、長年位列全球第一。其創辦人**瑞.達利歐(Ray Dalio**被譽為「投資界的喬布斯」,但他最令人著迷的,並非神乎其技的選股,而是——用一套可複製的「原則」對抗偏見與失誤

從重挫中長出「原則

達利歐不是一路順風:早年自以為穩賺,幾次押錯方向,甚至一度把公司打回原點,賣車借錢捱過去。由此他寫下最重要的一條:痛苦 + 反思 = 進步。每次跌倒,都逼他問:「我怎知道自己是對的?」這個提問,成了他畢生方法論的支點

他如何把犯錯率降到最低

1. 極度開放思維(Radical Open-Mindedness
主動尋找自己觀點的漏洞,不是求被認同,而是求真相。與人有分歧時,先用「兩分鐘法則」聽清楚、再把對方觀點重述一遍——證明你真正理解了

2. 創意擇優(Idea Meritocracy
不是誰職位大就算數,而是可信度加權
具體做法是看(a)是否在類似情境成功≥3次;(b)能否清楚還原當時的判斷邏輯。權重越高,話語權越大,集體決策更接近真相

3. 極度透明(Radical Transparency
決策原則、會議紀要、討論脈絡盡量開放,讓資訊對稱成為文化。橋水甚至把高層會議內容上傳內網,錯誤要寫「錯誤日誌」公開檢討——不是為了處罰,而是把失誤變成組織資產

4. 把原則固化為系統
用工具把「道理」變「流程」:心理測評看盲點、「棒球卡」紀錄每人強弱項、流程檢核避免遺漏,令原則可被多人重複執行

為何這套方法值得香港人學

· 高風險行業通吃2008年金融海嘯,眾多基金重挫,橋水仍錄得正回報;2010年歐債危機旗下基金大勝。達利歐靠的不是預言,而是在不確定中持續降低判錯機率

· 可移植到任何團隊:會議爭拗多?用「兩分鐘法則」+書面化決策標準;新人難上手?把原則寫成清單與演算法;部門各講各話?用可信度加權聚焦最有證據的聲音

即學即用:把《原則》落地的5

1. 寫下你最近3個重大決策的失誤清單,逐一追問:「我當時忽略了甚麼證據?

2. 為團隊建立分歧流程:先重述對方觀點列證據標註假設再決策

3. 會議透明度下限:議程、決策依據、反對意見與處理方式全部記錄

4. 推行可信度加權:把過往在相關領域的成功案例與邏輯能力量化,決策時標注權重

5. 建「錯誤日誌」與復盤儀式:錯誤公開、處方公開,讓同錯不再重演

達利歐的冷靜與溫

他看世界很冷靜:現實不在乎你的感受;成長注定伴隨痛苦。但他也說:人生不必都追逐「傳統成功」。關鍵是按你的天賦與價值活出「最真實的自己」。若你選擇追求卓越,則請用原則來護航,因為人腦有盲點,而原則能補位

一句話總

少出錯,靠的是系統,而不是天才。
把「求真」變成文化,用「可信度」選方案,讓每一次痛苦都長出一條新原則——這就是達利歐送給每個專業人士與團隊的護身符

 

Youtube來源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c-oqOGQDoBE

Youtube專欄:天天讀書會 DailyReading

 

返回網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