羅伯特.弗里茨:教你跳出「牛徑」的創造力導師

很多香港人一邊喊累、一邊又在同一套日常裡原地打圈:不喜歡工作、想轉行、想修補關係——每次想改變,卻又拉回舊路。美國作家羅伯特.弗里茨(Robert Fritz)在暢銷書《最小阻力之路》提出一個震撼的提問:如果把現在當成「零」,你想從此刻開始,主動創造什麼新的現實? 他把這種做法叫做「零點思維」

他是誰?為何值得你留

羅伯特.弗里茨以「結構決定行為」聞名:不是你不夠自律,而是你的人生結構,把你推回那條最易走、也最難變的「牛徑」。他用波士頓街道的由來作比喻——城市道路沿着昔日牛群最易走的路延展;人也一樣,能量總沿着最小阻力流動,久而久之,形成習慣的思考和反應模式

兩步走的「塑造者思維

1. 我真正想要的是什麼?
不是「財務自由」四個字,而是其背後的本質:安全感、時間自由、做熱愛之事的權利……說清楚「本質渴望」,才找得到方向

2. 從零開始創造。
別被既有環境綁死,先畫出你想要的畫面,再反推需要的身份、價值觀、能力、行為與資源配置——像做「零基預算」那樣,逐項重構

為何我們老是改變不了

· 最小阻力路徑:一吵就回應、一累就刷劇、一焦慮就拖延——這些不是性格缺陷,而是舊結構在自動駕駛

· 兩大阻力

以為知道想要什麼,其實只在追「表面指標」

把一切歸咎環境,先宣判「做唔到」。結果永遠繞回原路

他用故事告訴你:結構一換,現實就

· 親子關係:把關係重置到「零」,先定義你想要的互動(例如每週散步、擁抱、直說「我愛你」),畫面一清楚,行動就有了路徑,舊的冷戰模式自然鬆動

· 創新創業:等不到載人航天?那就設一個一千萬美元的民間太空大獎,引來資金與人才,最後促成私人太空船飛天——從願景出發,連環資源會被你「吸」過來

給香港讀者的即用清單(7天啟動版

Day 1:零點畫面
用五分鐘寫下你想要的「新現實」越具體越好(場景、對象、對話、時間頻率)。
Day 2:拆本質
問三次「點解我要呢個?」直到找到背後的本質渴望(例如安全感、影響力、連結)。
Day 3:逆推行為
從畫面反推3個可重複的小行為(如週三晚散步、會議先用3句框架開場、週末2小時技能精進)。
Day 4:換結構
把容易把你拉回舊路的觸發點移除/替換(例如把手機移出睡房、預約固定運動、設定家庭會議儀式)。
Day 5:承諾對象
選一位「結構同伴」:每週10分鐘互報進度,只講事實與下一步。
Day 6:量化跡象
設定3個可觀察的指標(例如每週高品質對話次數、情緒升溫時延遲回應的成功率、技能輸出件數)。
Day 7:微調
保留有效的、刪掉無效的、加一個更簡單的替代行為——讓新路徑「更易走」

三個港味場景,這樣改結構而非「靠意志

· 職場:總是會上吵到火?把會議改為「先書面後討論」,每人先交一頁Brief,現場只做決策與風險清單。結構變了,火自然少

· 親密關係:由批評改為「週會三問」——這週我做咗乜令你覺得被支持?我可以改進乜?下週我會做乜?把情緒對撞改為流程對話

· 個人成長:學習總是三分鐘熱度?把目標換成「可交付產物」:每週輸出一頁讀書卡/一條短教學,並上載到固定平台,讓結構倒逼行為

一句話總

羅伯特.弗里茨教我們:不是更用力走舊路,而是重畫路。從「零」開始,以願景為起點,重建會把你「自然帶向」想要結果的結構。當新結構更易走,你的人生就不會再被舊牛徑拖回頭

 

Youtube來源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UMJ69PLF-9s

Youtube專欄:天天讀書會 DailyReading

 

返回網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