納瓦爾・哈瓦尼克(Naval Ravikant):用「槓桿思維」喺5年內撬動你嘅財富
矽谷投資教父納瓦爾出身清貧,靠着對「財富本質」的深度思考與實踐,總結出一套從零開始也可複製的致富框架:會用槓桿的人 vs. 不會用槓桿的人。對香港人而言,這比「跳槽加薪」更關鍵——因為槓桿先係真正能把你嘅時間、技能、影響力放大N倍的工具。
先分清:錢 vs. 財富
· 錢:社會開畀你嘅「欠條」,你創造價值—社會用金錢結算。
· 財富:你瞓覺都會幫你持續生錢的東西(股權、版稅、出租資產、可重複銷售的產品/內容)。
要變富,不是多換工時,而是累積會「自行運轉」的資產。
致富關鍵:把自己產品化(Productize Yourself)
兩個焦點:
1. 自己:找到不可替代的「獨特性」(你熱愛+擅長+市場需要)。
2. 產品化:把能力包裝為可以無限複製/規模化的載體,讓收入不再只靠出賣時間。
三種能創造財富的槓桿
1. 勞動力槓桿:雇用或外包,把他人時間接入你的系統。前提是你的系統能賺得比外包成本多。
2. 資本槓桿:用別人的錢放大決策(投資、基金、融資)。門檻是聲譽與可信度。
3. 零邊際成本載體槓桿(最強、最民主化):代碼、媒體、書、音樂、課程、專利。一旦做成,複製幾乎免費,可無限分發,邊做邊疊代,越做越值錢。
給香港人的「5年槓桿計劃」
第1年|定位+打底
· 列三項你「做得長久不厭+他人願付費」的技能(例:資料分析、品牌寫作、專業投資研究)。
· 每周產出1件可重複的產物:模板、腳本、教學文、開源小工具、短影音教學。
· 建立個人主頁(Notion/GitHub/個站)+一個公開發佈渠道(X/IG/YouTube/Newsletter)。
第2年|產品化+最小可行產品(MVP)
· 把內容打包:迷你課程/電子書/插件/報表模板。
· 設立收款/會員(Stripe/Gumroad/Buy Me a Coffee)。
· 每月一次小迭代:根據用戶反饋改產品,而唔係無止境打磨。
第3年|擴張槓桿
· 自動化:用Zapier/Make將收集反饋、發貨、郵件序列自動化。
· 價格分層:免費內容引流 → 入門款($)→ 進階款($$$)→ 高客單一對一/企業版。
· 輕外包:把剪片、設計、客服交出去,你專注在高槓桿創作與產品策略。
第4年|資本化與授權
· 與品牌或平台談授權/聯名,把內容或工具變成版稅現金流。
· 小規模募資或合夥,把穩定的現金流產品做成SaaS/平台。
第5年|護城河與複利
· 做社群/認證體系(學員社群、年度大會、同業工具鏈),形成網路效應。
· 用現金流反哺研發:第二產品線、跨語言/跨市場擴張。
三條實操快線:普通人也能上的槓桿車
· 代碼/無代碼:簡單爬蟲、資料清洗腳本、Google Sheets外掛、Notion模版、AI工作流。
· 媒體/知識產品:行業深度Newsletter、細分教程、題庫、操作手冊、Podcast。
· 專業版稅:研究報告庫、照片/音樂素材庫、商業授權字體/插畫、Excel/Power BI儀表板模版。
避坑提示(納瓦爾親測有效)
· 別把生活方式升級得太快:新收入一到就換車換房,現金流壓力會吞噬你。
· 少做無效攀關係:先做出罕見而有用的成果,讓人想來找你。
· 長期主義+微小複利:每日1%進步,一年是37倍的複利;習慣>目標。
檢查清單:你是否真正用上槓桿?
· 你的輸出,是否可複製、可分發?
· 你的時間,是否被內容/代碼/流程所替身?
· 有沒有一項收入不靠你在線也會持續進帳?
· 這週你產出了哪件可重複出售的資產?
一句話總結
致富不是多做幾份兼職,而是用槓桿把「你最獨特的價值」產品化:讓代碼與內容幫你工作,讓聲譽替你募資,讓系統接住他人的時間。當你開始累積會自轉的資產,五年其實不長。
想要,我可以幫你把你的專長拆解成「3個可產品化原型」,連同一週行動清單直接開做。
Youtube來源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C6F-uCaQNrI
Youtube專欄:天天讀書會 DailyReadi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