謀聖鬼谷子:兩千年前的「心理學家 × 戰略家 × 談判大師」
在先秦群雄逐鹿的年代,有一位深居山谷、行蹤成謎的智者——鬼谷子。他被後世尊為「謀聖」,弟子出門便是縱橫捭闔的活教材:蘇秦、張儀、孫臏、龐涓……幾乎每一個名字都與改寫格局有關。若以今天的話去形容,鬼谷子同時是心理學家、戰略家、談判顧問與傳播策士;他的核心方法論「捭闔」(開合之術)建立在對人性趨利避害的極致洞察,直插人心最深處,因此跨越兩千年仍然不過時。
他看見了什麼:人性就是「趨利避害」
鬼谷子把世界拆成陰與陽、開與合的動態平衡:
· 捭(開):打開、明示、利誘——講對方想聽的好處,讓選擇變得輕鬆。
· 闔(合):收斂、隱藏、示警——指出不作為的風險與代價,令對方不敢輕忽。
背後的底層邏輯極簡卻致命——人都想賺到(利),都怕損失(害)。談判與決策,就是在兩端之間推拉節奏:先利後害、或先害後利,視時勢與對手性格而定。
為何香港讀者值得重讀鬼谷子
在一個資訊過載、變局叠起的城市,商戰、職場、公共議題、甚至家庭溝通,常常不是「誰更大聲」,而是誰更懂人心的槓桿。鬼谷子的價值,在於給你一套攻守有序的思考與表達框架:
1. 以利起手(捭)
任何提案要先明示「對方得到什麼」——省時、省錢、風險更小、品牌更強。先讓對方有「立刻點頭」的理由。
2. 以害固局(闔)
再清楚列出不採納的後果——機會成本、被對手超前、合規風險、口碑受損。讓「不選擇」變得不安全。
3. 因人制宜
同一套話術,對不同性格要換門面:重數據者給證據;重關係者給背書;重速度者給時效;怕風險者給保底。
4. 留白不盡言
該開則開,該合則合;該說的說到點子上,該藏的留在後手。資訊控制,往往比資訊總量更關鍵。
捭闔在歷史中的高光時刻
· 張儀反同盟:以「六百里商於之地」利誘楚王(捭),再讓其先斷盟、後反悔已晚(闔),瓦解合縱。
· 隨何策英布:明言跟項羽的風險(闔),逼其轉投劉邦;以害示之,勝過千言利誘。
· 諸葛亮激孫權:先抑後揚、利害並陳,既給光榮出場,也點明坐視的代價,促成赤壁聯盟。
給忙碌的你:鬼谷子式三步談判稿
1. 一句話價值主張(捭):
「採用此方案,三個月把營銷成本降兩成,現金流改善最少一個季度。」
2. 兩句風險提示(闔):
「若維持現狀,Q4 會被對手拉開 15% 的轉化差距,且合規審核壓力增。」
3. 一個保底安排(合中有捭):
「先跑 A/B 測試兩週,不達標立刻回滾,成本上限 50 萬內。」
鬼谷子的當代啟示
· 策略是動態的:陰陽互轉,立場、資源、時機都在變;方法是「活的」,不是口號。
· 人心是最大戰場:數據、法規、流程之外,真正決定勝負的,是你如何塑造對方的心理錨點。
· 先求同,後存異:能公開的利益就高聲說;需保密的底牌就緊緊握。開合有度,是高手與門外漢的分水嶺。
小結
鬼谷子之術,表面是權謀,骨子裡是對人之常情的體諒與拿捏:先讓對方看見可得,再讓對方看見可失;該說時一錘定音,該藏時萬無一失。兩千年前的山谷回聲,今天仍適用於會議室、董事會與餐桌旁。
當你下一次要談價、拼資源、拉同盟,不妨先問自己:此刻應該「捭」,還是「闔」?
Youtube來源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Z1eujPyS8HE
Youtube專欄:天天讀書會 DailyReading