殘而不廢的市長:薩姆・蘇利文,靠斯多噶哲學逆風翻盤

如果你以為「人生要贏在起跑線」,薩姆・蘇利文(Sam Sullivan)會用他的故事告訴你:真正重要的是轉念。這位來自加拿大溫哥華、曾任市長的高個子,19 歲滑雪意外折斷脊椎,自此四肢嚴重受限——手臂、大腿、軀幹幾乎不能動。六年抑鬱、無數次想放棄,他最後在斯多噶哲學裡找到解藥:世界不一定如你所願,但你總可以選擇如何回應

一場意外,改寫一座

在最低谷的時候,蘇利文做了一個「哲學遊戲」:想像造物主在考他——「把你的手腳與身體都拿走,你還能做甚麼?」他決定把注意力從失去的能力,轉到仍可掌控的選擇
他由此走上公共服務:替傷健人士爭取無障礙街道、公共交通與服務;推動殘疾人士攀岩等運動;踏入市議會,並於 2004 年當選溫哥華市長2006 年都靈冬奧閉幕禮,他在輪椅上接過象徵主辦權的奧運會旗,親手把旗桿插入為輪椅特製的插孔,再高舉揮舞——這個畫面經由全球轉播,令數以千計觀眾來信說被深深鼓舞

對香港人來說,這不是單純的雞湯,而是把制度城市設計拉回到人的尊嚴——無障礙不是「恩賜」,而是每個市民的基本權利

他的「斯多噶功課

蘇利文的座右銘,來自斯多噶派哲學家艾比克泰德:
「當困難降臨,要記得:像摔角教練一樣,命運給你找了一個強悍對手,為的是鍛鍊你成為冠軍。」
他把這套哲學落到生活細節

· 用理性處理情緒:不是事本身讓你痛苦,而是你對事情的看法。把障礙「顛覆」成訓練——對方傲慢?那是你練習耐心理解的機會

· 先拖一秒,再判斷:面對憤怒,先「拖延」情緒,讓理性有機會介入;必要時也可像法官般冷靜處理,而非情緒報復

· 活在當下,減少空想焦慮:未發生的事毋須預先受苦;把力氣放在此刻能做的行動上

· 練習感恩,直面生死:記住「我們最終都要離場」的事實,反而更珍惜眼前人與當下時光

這些方法聽起來簡單,卻是能 日常訓練、可複製的韌性技術。對於工作節奏快、資訊轟炸、容易情緒「爆缸」的香港人,特別實用

從個人命運,到城市願

蘇利文做的不止是心靈勵志。他以制度層面推進改變:無障礙街道與交通、公共資助、推廣殘疾運動——把「我可以」變成「我們都可以」。
這種把個人逆境轉化為公共創新的能力,正是城市需要的領導力

· 把「障礙」視為設計問題,而不是個別人的「不幸」

· 把情緒穩定與理性決策,視為公共治理的基礎

· 把「可持續」擴展至人的可持續參與——任何一個身體狀態的人,都能有尊嚴地上路、上班、上學、上場

為何他值得香港讀者認識

· 跟我們的城市很相似:密集、繁忙、講效率——愈是高壓,愈需要把情緒與制度「校正」

· 不靠空話:他把哲學變成工具,把「韌性」變成習慣,把「同理」變成政策

· 那面旗的瞬間:輪椅上的他,舉起會旗,並非炫耀意志,而是宣告——限制不等於終局;你可以有另一種強大

留給我們的行動清

· 今天就做一次顛覆障礙:把一件煩事,寫成你要練的美德(耐心/節制/勇氣/公平)

· 面對憤怒,先拖 10 再回覆訊息或開口說話

· 每晚睡前寫下三件感恩的小事,把注意力從失去轉到擁有

· 出門留心一處無障礙設計,想一想:如果是你,你會怎樣改善

薩姆・蘇利文的人生,不是「逆天改命」的神話,而是把理性變成肌肉、把挫折變成訓練的長期主義。
也許我們未必都能舉起奧運會旗,但我們都能在自己的城市,舉起那一點點改變的力

 

Youtube來源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I_KCmi-ZM7o

Youtube專欄:天天讀書會 DailyReading

 

返回網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