馬克・費舍爾筆下的《川普揭秘》:從皇后區少爺到「品牌化總統」的關鍵劇本

對香港讀者而言,唐納德・川普(Donald Trump)唔只係政壇人物,更係一個「商業、媒體、政治三合一」的現象。華盛頓郵報兩位資深記者 Marc Fisher  Michael Kranish 的傳記《Trump Revealed》(《川普揭秘》)就試圖還原呢個現象點樣煉成:一個由勝負觀、敘事控制、媒體操盤與品牌授權組成的「川普方式」。這本書於 2016 年出版,被視為當時最全面的傳記之一

1)出身與性格模板:贏,先係全

川普1946年生於紐約皇后區,父親弗雷德・川普係靠二戰後公共住房起家的地產商;少年川普被送去軍事寄宿學校,嚴苛競爭塑造了他「一定要贏」的性格基調。呢種強烈的勝負心,之後幾乎滲透到佢所有決策與形象包裝入面。傳記把這條「勝利主線」寫得很清楚:輸咗就鬥到贏、冇位就造勢出位

2)第一場硬仗:1973 年「種族歧視出租案

年僅27歲時,川普與父親的公司因被指控拒租黑人的「針對性歧視」而遭美國司法部起訴。多年纏鬥後以「不承認不當、但承諾改革」的協議收場:刊登廣告強調向所有種族開放、調整內部程序,但毋須承認違法。呢一役令川普深刻體會到:遇到壓力就強硬反擊,同時保留談判空間——亦即他往後的標配戰術

3)曼哈頓敘事:建築以外,更要建神

70—80年代,他把焦點由布碌崙與皇后區轉向曼哈頓,靠父親的人脈與資金入場收購翻新地標,樹立「川普=豪華」的視覺語言(大理石、鍍金、瀑布)。但比磚頭更重要的,是 敘事權:他深知**「人們想買幻想」**,所以不斷把自己講成「最大、最靚、最勁」的代名詞。為了維持這個神話,他甚至多次以化名「John Barron」「John Miller」向傳媒「自我爆料」,包括在 1980s 年代向《Forbes》抬高身家以擠身富豪榜,做法其後被錄音與報道揭示

4)品牌化的關鍵槓桿:《學徒

2004 年開播的真人騷《The Apprentice》(你識嗰句 “You’re fired!” 就係出自度),把川普打造成家喻戶曉的「企業大佬」IP,亦為佢帶來驚人現金流。據多方公開報道統計,他從節目與授權/代言相關收入獲得巨額回報,本身的生意虧損反而靠電視名氣回血。呢個「名氣換現金」的飛輪,奠定咗之後「萬物皆可貼川普名」的授權生意

5)「擴張爆雷再包裝」的循

80—90年代,他涉獵航空、酒類、選美、賭場、棋盤遊戲,成功與爆雷並存;但「品牌授權」令佢可以 用最少自有資金撬動最多曝光:樓可以唔係自己起、公司可以唔係自己管,但只要掛上「TRUMP」三個字母,價值就升。對大眾而言,「川普帝國」愈見龐大;對現金流而言,輸得起、斷得快。這種以個人形象作為最大資產的打法,正是《川普揭秘》所強調的系統性能力

6)從媒體舞台到政治舞

《學徒》熱潮足足 14 季,為 2016 年首度入主白宮鋪路;2024 年他再度勝選,於 2025  1  20 日宣誓就任第 47 任美國總統,開啟非連續第二個任期。這次回歸再一次驗證了他的核心信念:「爭取注意力=政治資本」,以及「輸唔等於輸,關鍵係要令人覺得你贏咗」

川普方式:四個關鍵字(給香港讀者

· 勝負觀:任何場景都當比賽打;不輕易認輸,輸就換條路再上

· 敘事權:主動製造話題與標籤(最大、最豪、最勁),用簡單口號霸佔公共討論

· 品牌授權:把「TRUMP」變成可售賣的符號資產,輸得起、斷得快

· 媒體操盤:善用化名、自我爆料、真人騷,把曝光轉化為現金與選票

為何要讀《川普揭秘》

對香港讀者,無論你喜歡定討厭川普,呢本書的價值喺於:看清「個人品牌如何改變現實」的操作系統。從皇后區地產到曼哈頓地標、從《學徒》到白宮,背後其實係同一套劇本—— 以「勝利敘事」驅動資源流向你。讀懂這套劇本,等於讀懂當代政治與商業如何互相加乘

一句總結:
《川普揭秘》講嘅唔只係一個人,而係一部「如何用品牌與媒體,將自己講成現實」的操作手冊

 

Youtube來源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3vsqzal1tPA

Youtube專欄:天天讀書會 DailyReading

 

返回網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