老子:騎青牛出函谷關的「軟實力」之祖

提起「道德經」,就一定講到作者老子——姓李名耳,字聃,春秋末人。佢一生低調,卻用短短五千字,開創「道家」與「無為而治」的思想,影響兩千多年。對今日快節奏、講效率的香港人,老子其實提供咗另一種「更省力、更長久」的處事方法

少年老聃:天生反骨的同理

傳說老子出世難產、十一月始生,自小就「與眾不同」。十來歲時,面對鄉里有權有勢的國太爺生日收禮堆到成山,而窮苦的原大爺生日卻無人問津,佢偏偏拎住禮物轉頭走去賀原大爺:「人往高處走係人的規矩,水往低處流係天的規矩。」一語睇穿勢利世情,亦奠定咗佢日後「法天貴自然」的底色

其後老子從師常樅,學古今治亂、天文地理;老師臨終示以「牙齒剛而折、舌頭柔而存」,老子由此悟到——柔能勝剛,成為其一生的關鍵哲理

情愛傷痕與出世之

老子與青梅竹馬玉姬私定終身,卻遭奪婚追捕,玉姬寧死不屈,投井身亡。此後老子誓不再娶,情感創傷令佢更淡泊名利,把心思投向「尋道」

從「柱下史」到《道德經》初稿

憑學問與氣度,老子被薦入周王室,任「守藏史」(典籍總管),因常於殿柱下講禮,被稱「柱下史」。當時周室日薄西山,諸侯敷衍納貢,老子受命整飭典章、重述治道,遂寫成《德經》,後再補《道經》,合稱《道德經》初稿。周王更鑄文於鐘鼎,史稱「景王變法」,可惜王室氣數已盡,無力回天

此間還有兩段千古掌故

· 「數典忘祖」:周王責晉使失禮,成語自此而來

· 老子與孔子之會:孔子千里問禮,老子以水喻道,提醒其「上善若水」「柔弱勝剛強」。兩位巨人分道而行,一儒一道,互補華夏精神底盤

騎青牛出關:留下五千言、飄然遠

晚年老子厭倦戰亂,決意西去。函谷關令尹喜早有「紫氣東來」之兆,苦請留書,於是有了五千餘字的《道德經》定本。書成,老子騎青牛出關而去,行止成謎,唯思想長存

老子三個核心觀念(貼地版

· 道法自然:天地運行自有秩序,做人做事盡量順勢而為,不橫蠻硬上

· 無為而治:不是「乜都唔做」,而係「不以私欲亂為」——少一分人為干擾,多一分系統效率

· 柔弱勝剛強:水至柔而穿石;團隊與商戰亦如是,靈活迴避、借力打力,往往比硬拼更省事

給香港人的實用啟

· 職場管理:定清晰底線與方向(「道」),放手授權(「無為」),減少微管理,讓流程自行運轉

· 談判與競爭:遇強不硬撼,改用價格、時效、體驗等柔性優勢,長期蠶食對手地盤

· 身心平衡:把時間投向「不爭而利眾」的習慣——早睡早起、運動、閱讀、陪家人;柔性投入,長線複利

· 風險處理:功成要懂「身退」,見好即收,把波動最小化,維持韌性(resilience

一分鐘讀懂《道德經

· 第一句就破題:「道可道,非常道;名可名,非常名」——真正的大道難以被語言完全框住

· 兩條金句

「上善若水」:利萬物而不爭,處眾人之所惡

「柔弱勝剛強」:最柔的,往往最耐久

老子一生無求名位,卻以最短的文字、最大的包容,開出一條「省力、順勢、可持續」的路。當世界愈快,我們愈需要記住:像水那樣活,順勢而行,久而自成其功

 

Youtube來源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ZrT8TmmXFwo

Youtube專欄:天天讀書會 DailyReading

 

返回網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