奧黛麗·赫本:不可能,只是「我可能」
奧黛麗·赫本(Audrey Hepburn) 不僅是影壇傳奇女星,更是優雅與慈愛的象徵。她主演的《羅馬假期》、《蒂凡尼的早餐》等電影至今仍是經典,但赫本最動人的地方,不僅在於銀幕上的美麗,而是她將人生化為對愛與希望的實踐。
「不可能」只是換個角度
她曾說過一句充滿巧思又激勵人心的話:
「沒有什麼是不可能的,這個字眼本身就說『我可能』!」
這是一種獨特的視角:
· 語言的趣味:把 impossible 拆開,就變成了 I’m possible。
· 心態的轉換:從「不可能」變成「可能」,只在於你如何選擇看待。
· 信念的力量:當你相信有機會,行動就會隨之而來。
赫本的生命實踐
赫本的童年並不容易,她經歷過戰爭與饑荒,但並沒有被打倒。長大後,她不僅成為好萊塢巨星,更在晚年投身慈善,成為聯合國兒童基金會親善大使,把愛與希望帶給需要的人。
她的人生,正是「I’m possible」的最好註解:困境沒有定義她,她選擇了相信可能。
對香港讀者的啟發
在香港這個充滿挑戰與壓力的城市,很多人容易對前路失去信心。但赫本的話提醒我們:
當你覺得不可能時,不妨換個角度想——也許那正是「可能」的開始。
無論是追夢、轉工、創業,還是生活中的小挑戰,只要你敢相信,或許世界就會為你打開一扇門。
奧黛麗·赫本用一句話告訴我們:
沒有什麼真係不可能,因為你本身就有無限可能。
專欄:語時設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