埃利·維瑟爾:用文字對抗冷漠的人道之聲
當我們談到二十世紀最重要的人道主義者,埃利·維瑟爾(Elie Wiesel) 必然是其中一位。他是猶太裔美國作家、教授、諾貝爾和平獎得主,更是大屠殺倖存者。維瑟爾用一生的文字與行動,提醒世人不能遺忘歷史,更不能對苦難視而不見。
冷漠,比仇恨更可怕
維瑟爾最震撼人心的名言之一是:
「愛的相反不是恨,而是冷漠。藝術的相反不是醜陋,而是冷漠。信仰的相反不是異端,而是冷漠。生命的相反不是死亡,而是冷漠。」
這段話揭示了人性最大的危機:不是仇恨、不是衝突,而是漠不關心。
· 愛情若變成冷漠,就不再有溫度。
· 藝術若遭遇冷漠,就失去了被理解的價值。
· 信仰若面對冷漠,就不再有意義。
· 生命若被冷漠對待,比死亡更令人心碎。
維瑟爾深知,冷漠會讓暴行延續,因為沒有關心,就不會有反抗。
從苦難到啟迪
作為納粹集中營的倖存者,維瑟爾親眼見證過人性的極端黑暗。但他並沒有被仇恨吞噬,反而選擇以文字和演講,去呼籲世人不要冷漠。他的代表作《夜》(Night)被譽為大屠殺最重要的見證之一,用冷靜的筆觸記錄恐怖的經歷,提醒人們歷史的傷痛不容遺忘。
對香港讀者的啟發
在這個資訊爆炸的年代,我們每天接觸到各種新聞、社會議題與人情冷暖,但同時也很容易因為習慣而「無感」。維瑟爾的話提醒我們:真正可怕的不是災難或不公,而是當我們選擇袖手旁觀、漠不關心。
在家庭中,冷漠會疏遠彼此;在社會中,冷漠會令不公繼續發生。相反,只要多一分同理心、多一點行動,就可能改變他人的命運。
埃利·維瑟爾的一生告訴我們:與其冷漠旁觀,不如選擇關心,因為愛與責任,才是人性真正的光芒。
專欄:語時設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