公屋養寵物攻略:點樣唔違規又唔影響鄰居?

公屋養寵物攻略:點樣唔違規又唔影響鄰居?

在有限空間內,尋找無限陪伴

香港地少人多,樓價高昂,不少市民居住於面積有限的公屋單位之中。然而,愈來愈多住戶希望透過飼養寵物來獲得情感慰藉與精神寄託。一隻貓、一隻狗,甚至是一缸魚,對很多人而言,已經不只是動物,而是家庭成員。

但問題來了:公屋可以養寵物嗎?如何才不會違規?會唔會影響到鄰居?
這些都是在公屋養寵物的人士每日面對的現實問題。

公屋飼養寵物的規定與灰色地帶

根據香港房屋委員會的規定,大部分租住公屋單位的住戶並不允許飼養狗隻,但可以飼養體積細小、對衛生及安全無重大影響的寵物,例如:魚、龜、雀鳥、倉鼠、兔子等。而狗隻的豁免情況,一般只適用於:

  • 領有導盲犬或輔助犬證書的人士
  • 已經參加「狗隻中型試驗計劃」(已於2010年結束)

然而,部分住戶仍然選擇私下飼養狗隻或大型動物,有些更是出於善心收養流浪動物。這種做法固然理解,但亦可能違反租約條款,甚至招致罰則或終止租約。

公屋住戶養寵物的背後原因

儘管法規明確,仍有不少住戶選擇在公屋飼養寵物,背後其實反映出城市生活的多種現實與需要:

  1. 精神健康需求
    長者、獨居人士或長時間留在家中的主婦,往往缺乏社交接觸。寵物的陪伴有助紓解情緒、減輕孤獨感,對精神健康有正面作用。
  2. 孩子成長教育
    有些家長希望透過養寵物教導子女愛心與責任感,視之為教育工具之一。
  3. 救助流浪動物
    不少善心人士見到街上的流浪貓狗,出於同情而收養,往往忽略了公屋條款對飼養動物的限制。
  4. 私人租住限制多
    由於私人物業租金高昂,且不少業主不容許租戶飼養寵物,於是住戶選擇在較為穩定的公屋單位進行飼養。

養寵不違規|合法與負責的平衡

既然法例限制明確,住戶又可如何在守法與愛寵之間取得平衡?
以下是幾項實用建議:

 1. 選擇合適類型的寵物

如房署所建議,小型、體積細、聲浪細的動物較為可行,例如:

  • 倉鼠
  • 烏龜
  • 熱帶魚
  • 雀鳥(如虎皮鸚鵡)
  • 兔子

避免飼養大型動物或具攻擊性的品種,以免觸犯法例及影響鄰里安全。

 2. 注重衛生與異味控制
保持寵物籠具、睡墊及排泄區清潔,使用除臭劑或空氣清新機,有助減少對鄰居的嗅覺滋擾。

 3. 避免聲浪滋擾
尤其是寵物鳥類,聲音容易在密集式居住環境中傳出。選擇聲量低的品種,或使用隔音措施,是保障鄰里關係的關鍵。

 4. 加強寵物訓練與管理
若住戶堅持飼養寵物,應積極訓練其如廁習慣、服從指令,並避免放任牠們於公共空間奔跑,造成他人不便。

 5. 與鄰里保持良好溝通
主動與樓上樓下的鄰居交代情況,負起責任處理寵物可能帶來的問題,通常可換來更高的理解度與包容。

鼓勵未來政策改進|寵物友善公屋可行嗎?

香港的寵物友善住宅政策相對滯後,與外國不少公營房屋或社區設施鼓勵「寵物共融」的做法形成鮮明對比。或許未來房屋署可考慮:

  • 設立「寵物樓層」試驗計劃
  • 設定申請條件與行為準則,讓有責任心的飼主合法飼養
  • 推廣「領養代替購買」與寵物註冊制度,提升管理效率

如此既可保障住戶與寵物權益,又可避免不合法飼養情況層出不窮。

結語|愛寵物,也愛鄰居

飼養寵物是一項長遠而重大的承諾,特別是在公屋這類高密度社區中,尊重他人與守法精神尤為重要。透過選擇適當寵物、注重衛生與溝通,住戶完全可以在不違規的前提下,享受與毛孩相處的快樂時光。

動物的幸福,不單單是飼主的責任,更是整個社區共同創造出來的氛圍。

返回網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