為何有警犬卻少見「警貓」?從天賦到職場適配的全面剖析

貓咪在家裡能攀高、鑽縫、偵聽敏銳,論天賦一點也不輸狗;可在新聞裡,我們常見的是警犬屢建奇功,卻少有「警貓」的身影。這不是看不起喵星人,而是「能力」與「職務需求」之間,存在著不那麼般配的差距。

貓咪的偵查天賦:其實很強

超敏嗅覺與費洛蒙辨識
貓對微弱氣味的感知遠勝人類,且藉由犁鼻器對氣味細節的區分度極高;在「辨別多種不同氣味」這件事上,貓並不遜於犬。

廣域聽力與聲源定位
貓耳可旋轉近180度、肌肉控制精細,能蒐集更多聲波;牠們可在十數公尺外分辨相距約一公尺的不同聲源,有利於靜默偵查與定位。

身體如「液體」的機動性
骨骼結構與柔軟度讓貓能輕易穿越狹縫、攀爬高處;肉墊靜音、跳躍力強,天生適合在複雜環境中穿梭勘查。

為何不適合成為標準警務夥伴

一、服從性不足:任務紀律的致命傷
警務工作講求口令即行、團隊協同與高壓情境下的可預測性。貓的馴化程度相對「半馴化」,獨立自主、選擇性聽從指令——這在警務現場屬高風險特質。

二、好奇心太強、注意力易轉移
風吹草動都想「去看看」的探索傾向,會稀釋訓練時的專注度,也可能在執行任務時被環境刺激分心,影響效率與安全。

三、避險本能強:面對危險先撤離
警務常須進入陌生與高風險場域,貓的天性謹慎、躲避威脅的策略雖有助自保,卻與需要向前控場、壓制或追擊的任務屬性相衝突。

四、作息不匹配:長時睡眠難以排班
貓日均睡眠可達14–16小時,陰雨天更長;可用於出勤與訓練的「穩定清醒時段」相對有限,不利制度化排班。

五、震懾力不足:人群控制的現實考量
警犬的體型、吠聲、衝刺姿態具明顯威懾效果;貓的體態與叫聲則難以在衝突現場達成嚇阻與控場目的。

「能力強不代表適崗」:任務需求的匹配度

警犬體系重視的是高服從+穩定專注+團隊協作+現場威懾。儘管貓在嗅覺、聽力、機動性上都具亮點,但把這些能力轉化為「高可用性、可複製」的警務戰力,門檻極高;因此,各國多以犬為主力。

牠們也有舞台:警局吉祥物與捕鼠官

雖少見正規「警貓」,但不少單位收養貓作為形象大使與解壓夥伴,並兼任捕鼠官維持環境衛生。這些角色不需面對高風險任務,卻能發揮貓在社交療癒與小型害獸控制上的長處,既提升警隊士氣,也改善辦公環境。

如果貓要「上班」:可行的工作清單

  • 環境衛生維護:倉儲、馬廄、港口等場景的鼠患控制。
  • 心理療癒夥伴:在高壓單位中提供情緒支持、舒緩壓力。
  • 公共關係與教育:擔任吉祥物,參與社區活動與動物保護宣導。

飼主的延伸思考:讓天賦做對事

若想讓家貓「就業」於家庭日常,不妨順勢而為:

  • 利用其探索欲與狩獵本能設計嗅聞找食、狩獵遊戲;
  • 運用其高位偏好規劃穩固的貓跳台動線;
  • 善用聲音定位與靜音移動,安排益智玩具與夜間安靜互動;
  • 尊重其獨立節奏,以短時、頻密、正向強化的訓練取代長時灌輸。

總結

貓咪不是不夠優秀,而是不適合警犬那套任務型態:警務需求講求服從、專注、威懾與可編制出勤,與貓的獨立與避險策略天性相左。把能力放在對的位置,喵星人同樣能在「吉祥物」「解壓夥伴」「捕鼠官」等崗位發光發熱。對家養貓而言,理解並尊重牠們的本能,設計對應的生活與遊戲場景,才是讓天賦發揮、讓人貓關係更和諧的最佳解。

 

Youtube來源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lYmuGrvyQIo

Youtube專欄:靜靜養貓

 

返回網誌