癌症不會傳染,但某些病原體真的會提高患癌風險
癌症不是傳染病
不少人對癌症存有誤解,擔心與癌症患者接觸會「被傳染」。事實上,癌症並不是傳染病,無論是透過空氣、接觸或飛沫,都不會傳播癌細胞。醫生在影片中明確指出:「癌症不會傳染。」
病毒與細菌的潛在威脅
雖然癌症本身不具傳染性,但某些病毒和細菌卻可能間接導致癌症。影片中提到幾種常見病原體,包括:
- 幽門螺旋菌:與胃癌風險密切相關。
- 乙型肝炎病毒(HBV)與丙型肝炎病毒(HCV):長期感染可能引發肝癌。
- 人類乳頭瘤病毒(HPV):與子宮頸癌、肛門癌等多種癌症有關。
- EB病毒:與鼻咽癌、淋巴癌等有潛在關聯。
這些病原體雖然本身不是癌細胞,但透過長期慢性發炎或干擾細胞基因,可能提高癌症風險。
香港人要注意的生活細節
影片提醒觀眾,某些生活習慣可能增加感染病原體的機會,例如:
- 飲食不潔,容易感染幽門螺旋菌。
- 性行為缺乏保護措施,可能導致HPV傳播。
- 共用針具或不安全注射,增加肝炎病毒感染風險。
醫生建議,定期檢查、接種疫苗(如HPV疫苗、乙型肝炎疫苗)及保持良好衛生習慣,是預防相關癌症的有效方法。
結語:了解病原體,守護自己
癌症雖然不會傳染,但某些病毒和細菌卻可能成為「癌症的幫兇」。香港人只要掌握正確知識,注意生活細節,就能有效降低風險。醫生的忠告是:不要恐懼癌症患者,但要警惕那些真正可能引發癌症的病原體。守護健康,從認識開始。
Youtube來源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G5NZOrH96Ag
Youtube專欄: WHY WHITE 為什麼醫學