遠離大腸癌:從日常習慣開始的預防藍圖
定期篩檢,早一步發現風險
大腸癌早期往往沒有症狀,因此定期篩檢成為最重要的預防方式。尤其是高風險族群,例如有家族史、抽菸飲酒者、曾長過腺瘤型息肉,或年齡超過50歲的人,都應特別留意。透過糞便潛血檢查與大腸鏡檢查,能夠及早發現並切除息肉,避免其進一步演變成癌症。
培養運動習慣,降低罹癌風險
研究顯示,運動量最多與最少的族群相比,活躍族群的大腸癌風險可下降27%。無論是日常活動還是規律運動,都能發揮保護作用。關鍵在於「動起來」,讓身體保持良好的代謝狀態。
均衡飲食,讓腸道更健康
- 蔬果與穀物纖維:能幫助吸附致癌物、改善腸道代謝,並養護益生菌。每天攝取超過100克蔬果即可降低風險。
- 膳食纖維:特別是穀物纖維,每天多10克,可讓大腸癌風險下降10%。糙米、全麥、根莖類都是良好來源。
- 抗性澱粉:存在於糙米、燕麥、豆類,或煮熟後冷卻的地瓜、馬鈴薯,能在大腸發酵,供養益生菌,維護腸道健康。
避免菸酒,減少癌變誘因
抽菸與飲酒皆會大幅增加大腸癌風險。研究指出,每天吸40支以上香菸的人,罹癌風險增加31%;而飲酒則無「安全劑量」,即使少量也會提高風險。戒菸酒是最直接的防癌策略。
保健品與營養補充的爭議
- 葉酸:過量可能反而促進腫瘤增生。
- 維他命B群:B6有助降低風險,但B12高劑量可能增加風險;建議控制攝取量。
- 鈣與乳製品:鈣可結合致癌物減少傷害,但有研究指過量鈣補充增加息肉風險,建議適量即可。
- 維他命D:多數研究顯示可降低大腸癌風險,但仍需更多證據。
- 魚油與大蒜:有研究支持,但結論仍具爭議。
此外,一些藥物如阿斯匹林、NSAID在研究中顯示有潛在的防癌效果,但通常用於心血管疾病患者,並非普遍建議。停經女性使用荷爾蒙補充,也可能有預防作用,但須同時衡量乳癌與血栓風險。
結語:健康生活是最好的防線
預防大腸癌最核心的原則,是將「不可改變的因素」(年齡、家族史)與「可改變的習慣」分開看待。戒菸酒、多運動、均衡飲食、補充適量纖維與營養素、定期篩檢,才是守護腸道健康的基礎。當生活習慣養成,癌症的威脅自然會遠離。
Youtube來源:https://www.youtube.com/watch?v=kJm2dgGAxzw
Youtube專欄:WHY WHITE 為什麼醫學